基于大数据的站用交直流电源智能化管理应用
站用电源系统承担着为整个变电站站用设备供电的重要任务,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的变电站站用电源各个部分都有故障在线监测设备,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已发生的故障进行实时告警。但是各个监测之间故障判断逻辑孤立,不能进行综合分析。设备运行的历史数据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无法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出提前预判,无法对设备的供应商进行有效评估。所以建立一个站用电源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将站用电源的监测数据全部采集到平台下,以实现设备运行情况的实时监控,对站用电源的数据进行长期的保存和分析,根据统计给出运行维护的建议。对大数据的关联和深度的再学习能实现对于故障的提前预警,及早关注使得处理能在故障真正的发生之前,提升运行维护水平。另外在该平台下还可以结合智能化的设备实现运行维护的远程操作,可以大大提高运行维护的效率。
国网江西电力搭建输电线路综合分析专家平台辅助线路运维
“220千伏渡田线76~78号铁塔一级山火告警,火点位于于都县罗坳镇鸭公丘,距离76号铁塔300米,请注意防范。”2月10日11时25分,江西赣州供电公司值班人员曹志敏看到手机上由输电线路综合分析专家平台推送的告警信息后,第一时间联系线路运维班组和属地供电所员工。相关人员立即赶到现场开展应急处置,及时阻止了山火向线路通道蔓延。
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技术规范
南方电网建成“八交十直”西电东送通道,主网架交直流并联、云南异步联网,运行方式复杂多变,自然灾害频发,是世界上最复杂、发展最快的特大电网之一。为保障电网安全运行和五省区高可靠供电,迫切要求电力二次系统架构更加统一与开放,信息更加全面与集成,功能更加智能与强大。各专业建设了数量庞大的二次系统,解决了业务问题,也带来系统分散、功能重复、信息孤岛、标准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等新问题。 项目提出电力二次一体化的全新技术思路。联合产学研用 20 余家单位,建设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OS2)。攻克了一体化架构、统一开放平台、智能集成装置、大电网运行综合驾驶等世界性难题。本项目主要创新点①提出电力二次一体化体系架构,为构建 OS2 系统,实现电力系统发输配用各环节、网省地及厂站多层级多专业信息融合、资源共享、动态扩展奠定了基础;②提出集成虚拟化资源、平台服务族、全景建模运行数据中心、运行服务总线等的全服务化统一平台,实现了数据、画面、应用服务的贯通与共享;③研发分布式多插件和高速背板总线架构、多业务协同的智能远动机,实现了厂站端设备集成的纵向一体化业务整合与智能互动;④提出电网实时多维 KPI 体系和运行驾驶舱技术,构建了基于 KPI 监视、多主题电网全景展示、“一站式”集中操控台的人工驾驶环境,以及基于多时序多目标自动控制的自动驾驶环境。 本项目授权发明专利 62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软著 9 项,发表论文 57 篇,完成国标 1项,参与完成国标 5 项,完成行标 1 项,参与完成行标 14 项,完成《南方电网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系列企标 76 项。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二次一体化开放体系是支持大电网一体化运行的新一代基础架构,兼顾电网实时运行、综合分析、智能调控等各种需求,也符合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方向。开放平台激发了大众创新热情,推动了我国电力二次装备制造产业升级。
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 (2022 年)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为世界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注入新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机器人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具标志性的工具,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机器人化”的智能工具已无处不在,千姿百态的机器人为我们构筑了人机共融的精彩世界,绘就了数字化生产生活的全新图景。机器人在促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保障国家安全、守护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报告旨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机器人产业最新发展趋势及特征,围绕产业的规模效益、结构水平、创新能力、集聚情况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综合分析评价我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东北、中部和西部六大区域的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水平。在此基础上,从增强产业创新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拓展应用场景需求、营造创新发展环境、完善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等方面,提出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基于原型提取和聚类的光伏电站快速集群划分方法
在光伏发电渗透率不断提高的背景下,针对光伏电站集群划分效果差、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原型提取和聚类的光伏电站快速集群划分方法。首先,对光伏数据进行预处理,消除不同数据在量级与量纲上的差异性;然后,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法筛选出对光伏出力影响较大的因素,然后通过设置随机抽样、k-means++和改进谱聚类3个环节,分别实现光伏电站的抽样、原型提取和原型聚类;继而基于枚举法和分层优化的思想,搜索上述环节的最优超参数;最后,设置不同场景进行算例对照,计算聚类内外指标和聚类时间指标,通过综合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在解决大规模光伏电站快速聚类问题上的有效性。
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数字创新高地全球图景与中国位势(2023)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1年发布首份《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报告》,从国家层面分析了全球产业创新生态发展的新动态、新格局和新方向。2022年报告重点关注创新资源集聚的区域和城市群层面,分析我国数字创新高地的发展情况,并首次尝试建立区域数字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我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城市(群)数字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2023年报告聚焦数字创新领域突破性变革及其影响,并延续2022年分析视角,重点从城市群层面分析全球数字创新高地的发展动态以及我国数字创新高地的最近进展,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对我国加快打造世界一流数字创新高地提出展望。
基于区间-概率潮流分析的配电网调压手段适应性评估方法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配电网面临着频繁的电压越限问题,亟待对以光伏逆变器为代表的多种新型调压手段能否满足配电网日常调压需求进行研究。为对配电系统调压手段适应性做出客观评价,提出基于区间-概率潮流分析的配电网调压手段适应性评估方法,实现调压效果与调压成本的综合分析。首先,基于区间潮流与概率潮流结果,构建配电网调压效果评价指标;其次,以最优无功方案对应成本作为成本基准值,构建配电网调压成本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基于层次分析法对调压效果指标和成本指标进行加权,构建配电网调压适应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基于所构建的评价指标,完成配电网调压手段适应性分析,并通过多场景对比评价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合理性。
云南5G应用白皮书(2022)
加快推进 5G 融合创新发展,筑牢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推动 5G 商业应用的融合创新,促进科技变革和产业动能持续释放,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也是建设“数字云南”和发展云南省数字经济的重要举措。本白皮书以 2022 年度全省范围征集的207 个 5G 应用项目为基础,结合云南省 5G 商业应用发展历程,综合分析了云南省 5G 融合应用的生态体系及行业发展特征,并就如何进一步推动我省 5G 商业应用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对全省 5G 融合应用的发展及数字经济建设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