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焦燃用关键技术研究
本成果涉及燃料特性、锅炉设计、运行优化、环保等较宽技术领域。 煤炭高效梯级综合利用是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之一。半焦是烟煤或褐煤经热解,脱除部分水分及挥发分形成的固态物质,属于煤化工的副产品之一,产量较大,但在冶金等传统行业利用不足 40%,严重阻碍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电站煤粉锅炉及工业炉可消纳半焦产能,且半焦具有高热值、低硫、低氮等优点,是洁净可靠的发电燃料,但其挥发分低、磨损性结渣性强,易引起燃烧不稳、设备损耗、结渣沾污重等问题,制约其在电站煤粉锅炉及工业炉的规模化应用。 本成果可拓宽火电行业燃料选择范围,提升企业燃料安全性与企业竞争力,实现发电、煤炭与化工等企业的共赢,同时对国家煤炭综合利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为我国其它超低挥发分燃料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手段,对电力行业的科技进步具有推动作用。
太原首批“新能源+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推进迅速
3月28日山西省举办太忻一体化经济区2022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集中开工的4个项目分别是玖方古交共享储能示范站项目、炉峪口水厂及供水管网建设项目、屯兰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正沟200MW风电项目。国网山西太原供电公司顺利完成古交市100兆瓦独立储能电站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和玖方古交共享储能示范站项目接入系统方案审查,拟计划将两项目接入古交地区新能源电站。
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能源外送经济性分析
深远海风电具有资源丰富、利用小时数高、不占用陆上土地等优势,对于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通过“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能够提高海域综合利用率,提升整体效益,降低开发成本。建设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涉及漂浮式海上风电等能源开发技术、电制氢(氨)等能源综合利用技术、柔性直流输电和管道输氢等能源外送技术。介绍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总体构成,比较分析适用于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能源岛大规模能源外送的输电技术,分别测算了汇集1000 MW漂浮式海上风电的能源岛通过柔性直流送电的成本、电制氢后通过管道输氢的成本,并将输电成本与输氢成本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以深远海风电为核心的海上能源岛适宜选择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或者管道输氢作为能源外送方案。测算结果表明,在2023年、2030年和2050年,输送距离为100~200 km时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经济性均要优于输氢方案;输电方案与输氢方案的选择需综合考虑成本和登陆地区的消纳能力;预计在2050年,离岸100~200 km不同比例的电氢混合外送综合成本在0.18~0.27元/(kW·h)之间,与西部北部风光新能源基地、西南水风光基地外送东部的成本相比具有竞争力。
上海绝缘手套作业法的特点及应用案例介绍
随着用户对供电可靠性的提高,公司从作业技术及作业装备等方面开展工作。提出配电架空线路不停电作业的概念,即综合利用带电作业工器具、旁路作业设备等多种装备,采用带电作业、旁路作业、停电作业等多种作业方式对设备进行维护检修,最终达到用户不停电的目的。
能源物联海量终端接入与安全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能源物联网需要支持海量异构终端、保证信息感知低延迟、设备与平台具备高安全性。针对能源物联网缺乏工业级安全终端、设备的类型与数量急剧增加、终端泛在接入以及感知信息规模剧增现有技术难以满足业务需要等问题,以及为了高效进行信息感知,实现能源高效利用、保证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开展能源物联网自主安全终端与海量接入平台研发及工程示范。 能源物联网安全终端与海量接入平台研发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类问题:一是突破输电、配电、变电业务需要的工业级能源物联网终端技术,并解决终端对信道与业务的感知与自适应问题;二是突破低延迟高吞吐量能源物联管控平台及边缘处理技术,解决终端、边缘、业务系统无统一管控平台的问题,支撑能源综合利用;三是突破自主安全芯片技术研制自主安全芯片,解决自主可信基础硬件平台和能源互联网身份认证、交易安全等问题,保障能源物联网安全性。 本项目通过对安全物联芯片、能源物联网终端及安全体系、系统平台等多领域协同攻关,突破安全芯片、物联终端及智能感知、边缘代理与安全防护技术,研制了能源物联网综合平台并开展工程示范。
全球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前景分析与规划平台
全球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前景分析与规划平台针对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空间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率较低、商业模式创新不足等问题,充分发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链的一体化优势,综合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结合具体国别或地区政治经济形势、行业发展动向、能源需求、能源结构、生态环境等因素,构建覆盖基础地理、社会经济、能源电力等领域的综合性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全球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市场前景预测与宏观规划服务,重点解决全球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国内外国家能源管理部门、地方能源局、能源建设企业及中小型个人用户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与技术服务。本项目包括行业云平台软硬件、以及基于云平台的大数据基础架构研究与建设,研究数据资源池组建技术,在此基础上建设可再生能源数据仓库,进行可再生能源储量评估与市场前景分析应用系统研发,并构建可再生能源储量与市场前景分析决策支持系统
电-热-氢综合能源系统鲁棒区间优化调度
储能技术与风电相结合实现电能的时空平移是解决系统运行稳定性问题的有效手段。氢储能具有储存容量大、可实现电热联产联供的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然而由于风电存在不确定性,氢储能系统在频繁切换工作模式时面临着不确定的热能需求。因此,文中综合考虑氢储能在间歇模式下的热能需求,首先,介绍了氢储能系统接入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基本结构,将风电场与氢储能相结合构成风-氢混合系统;然后,提出考虑风-氢混合系统热平衡需求不确定性的电-热综合能源系统鲁棒区间优化调度模型;最后,基于对偶理论,对所提出的模型转化求解,通过算例对比分析各类情况优化结果,验证了氢储能在促进风电消纳、提高系统能源综合利用率方面的有效性,并证明了考虑电解槽和燃料电池工作温度能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并提高风电场并网功率。
基于DDPG算法的微网负载端接口变换器自抗扰控制
直流微电网是新能源综合利用的重要形式,但其中的分布式接口往往存在着强随机性扰动,这给直流变换器的稳压控制带来了诸多问题。为了尽可能地抑制控制器参数固定时这种不确定性特征引起的不利影响,提出了一种利用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deep deterministic policy gradient, DDPG)算法整定线性自抗扰控制器参数的方法。依靠引入了智能算法的自抗扰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了控制器参数的自适应调整,从而实现了微电网接口变换器的稳定运行。通过仿真对比了各类典型工况下,DDPG-LADRC与传统线性自抗扰控制器(linear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 LADRC)、双闭环比例-积分控制器的性能差异,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而参数摄动下的鲁棒性分析结果结合多项指标下的系统整体性分析,充分体现了控制器参数的智能化调整所带来的多工况自适应性增益的优越性,具备较强的工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