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 推动“双碳”目标有序实现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是新时期党和国家赋予能源领域的重要使命。建设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就是以“横向多能互补、纵向源网荷储协调”的核心思想和综合化的发展理念、智能化的发展手段、准中心化的发展模式,保障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高质量构建,推动我国能源系统清洁化转型的同时兼顾能源供应的可靠性和经济性,最终实现全社会、全产业链的经济脱碳与安全脱碳。
综合能源系统下虚拟储能建模方法与应用场景研究综述及展望
为了促进多能耦合互补和实现可再生能源就地消纳,综合能源系统已成为多领域的研究热点。考虑到能源设备及网络的多样性、复杂性以及多种能源时间尺度的差异性,根据能量平衡原理,对系统内具有可调特性的源、网、荷进行储能化建模,并构成虚拟储能系统参与到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中。为了准确把握虚拟储能的研究重点,首先介绍了虚拟储能的定义、逻辑架构和技术内涵;其次针对综合能源系统源、网、荷端设备或网络,总结和归纳了4种虚拟储能建模方法和特性指标;然后重点分析了虚拟储能在4种典型场景的具体应用;最后展望了虚拟储能未来的发展方向。
配电物联网边端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
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强化电网企业内部精益化管理,提升客户优质互动服务能力。配电网是连接电网与最广大电力客户的“最后一公里”,因此建立具备广泛感知能力、监测分析能力和人机交互能力的配电物联网,具有深刻的现实需求和经济价值。 国网青岛供电公司立足于业务管理和客户服务需求,从客户用电“痛点”、企业服务“盲点”切入,建成了全国首个“全物联网化”试点台区。台区紧密围绕“云-管-边-端”配电物联网技术路线,以智能配变终端为核心,融入低压智能开关、智能微断、红外成像、局放、温湿度监测等多种类端设备,实现了台区运行“全透明化”控制、运维工作“全智能化”管理、客户需求“全主动化”服务,构建起主动运维、主动抢修、主动服务、综合能源管理等九大场景化应用,为建设泛在物联、坚强智能的配电网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湖南株洲白关220kV“多站融合” 智慧能源站创新成果介绍
株洲白关220kV“多站融合”智慧能源站是湖南首个220kV智慧能源站项目,也是国网公司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的重要试点示范工程,融合了传统变电站、数据中心站、综合能源站(储能、分布式光伏、充电站)等多种元素,实现“两网融合、三流合一、一体化运营”。同时,智慧能源站秉持“创新、融合、绿色、共享”建设原则,以变电站为核心,采用“1+N”模式,构建能源流、业务流、数据流“三流合一”的泛在物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在“三站合一”的基础上,通过根植能源互联网,服务社会智能化,探索创建能源共享经济新业态。本项目提出交直混联微网、哑铃型平面布置、全站一体化平台、立体消防、全元素机房5大创新亮点、40项设计优化措施,完成专题报告41余册。
工业园区综合能源系统规划技术导则
华北电力大学曾鸣: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虚拟电厂的角色定位
在“双碳”目标下,大力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是我们明确的方向。当前,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体现出“双随机”特征,给电力保供工作、系统经济高效运行等带来了严峻挑战:一方面,波动性和间歇性较强的风、光发电在电源结构中的比例持续增长,供给侧随机性日益凸显;另一方面,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与新型负荷不断涌现,例如电动汽车、数据中心、负荷聚合商、综合能源系统等新业态用户的出现,导致需求侧的随机性越发显著。
综合能源服务政策解读与趋势分析
综合能源服务是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也是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推进能源清洁化使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关注综合能源发展,出台相关的政策以绿色低碳、节能减排为主要目标,以多能协同为主线,以能源数字化为技术支撑手段,以复制扩大示范试点项目为培育市场方式,以创新商业模式为辅助,通过各种途径实现可再生能源消纳与节能降碳目标,为综合能源服务市场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政策机制和市场环境。
电力行业职业技能标准 综合能源运维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