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44条 网-
成果

书香国网-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数字阅读平台

发布日期:2021-07-26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后简称公司)高度重视职工文化建设,大力繁荣职工文化生活,推动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创新“互联网+工会”职工文化工作模式,公司工会积极贯彻落实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职工书屋建设的要求,顺应互联网时代发展趋势,主动融入“互联网+”开发理念,从2013年起,依托下属文化企业一—英大传媒集团,,研发建设以“书香国网”为品牌的国家电网公司职工数字阅读平台综合服务体系,开创了大型央企“数字阅读+文化服务”新型业务运营模式,创新实现数字阅读与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信息化工作充分融合,实现职工素质提升和企业创新发展的双赢。

1162次浏览
PPT

配电物联网信息安全监测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19-07-02

配电物联网是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扩展、升级与提高,支撑配电网更好的完成能源生产与消费、实现能源流与信息流的双向互动。在配电物联网“云、管、边、端”架构下,各环节的功能定位、部署模式及工作方式与传统配电监控系统“主站-通信网-终端”架构相比发生巨大变化。通过深入研究“云、管、边、端”等层面的安全监测技术,构建统一安全监测平台,强化安全集中监测、事件持续分析,深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技术应用,完善全面、立体、智能的配电物联网全景安全监测体系,提升配电物联网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

884次浏览
PPT

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友好交互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发布日期:2019-12-06

电能变换设备在智能配电网中广泛存在,但两者在“源-网-荷”各层级中交互不够友好的现象仍普遍存在。本报告首先指出电能变换设备与智能配电网实现友好交互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然后分析两者在“源-网-荷”三个层级交互作用的特征,围绕“安全、优质、智能”三个目标,建立了两者友好交互的技术体系,提出了“灵活互动的新能源友好接入技术、配电网高可靠供电的友好支撑技术、面向高电能质量的友好用电技术”等三大关键技术,研制了具备友好交互能力的五类电能变换设备,并对后续研究提出了展望。

关键词:
845次浏览
案例

从化明珠工业园多元用户互动多能协同示范工程

发布日期:2024-08-01

该工程依托于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工业园区多元用户互动的配用电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建设,突破工业园区多能流源网荷储一体化规划、互动机制设计、负荷灵活控制和综合能量管理等技术,构建了大型工业园区冷/热/电/气、源-网-荷-储协同的综合能源数字化系统示范工程。

571次浏览
案例

县域源网荷储协同互动数字孪生应用

发布日期:2023-09-18

在大规模接入分布式电源的背景下,兰考电网大范围直连工商用户、工业园区、充电站桩、负荷侧储能等多种形式资源,已发展成为源-网-荷-储多元素共存的县域能源互联网,有源化、强波动性、大峰谷差特征愈发凸显。与此同时,常规电站管理模式下开展大规模电力能源高效互动并实现各方技术经济目标面临巨大挑战。由此,兰考电网以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依托,构建基于物理机理与数据驱动的设备数字孪生体,形成从数字孪生体生成到实时数据传输感知的完整闭环,实现孪生系统与实际电网的精准同步;以源网荷储协调优化的有功调度需求为导向,构建可编辑的“历史—平行—未来”多时态运行场景,实现县域电网多时态、高保真、准实时的运行推演,为决策者提供清晰准确的参考运行状态,并为快速应对随机性多目标运行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566次浏览
论文

考虑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

发布日期:2023-12-19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源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全环节低碳化面临新的要求和挑战,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已成为必然趋势。考虑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不确定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影响,利用具备多能互补特性的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改善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为此,提出一种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优化调度策略。首先,充分考虑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构建计及“源-网-荷-储”全环节的虚拟电厂运行机制;其次,根据所提运行机制,提出以低碳经济为目标的多能互补优化调度模型,通过对各类型装置进行协调调度,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最后,以某地区含可再生能源发电在内的多能互补虚拟电厂为参考案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所提策略的有效性。

539次浏览
论文

基于双层博弈的配电网与多综合能源微网协调优化

发布日期:2024-01-23

为充分挖掘综合能源微网(integrated energy microgrid, IEM)的潜在价值,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针对同一配电网下的多个IEM协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层博弈的配电网-多IEM协同优化模型。对于IEM模型的构建,考虑在热电联产机组中加入碳捕集系统以及电转气装置,用来获取低碳效益。同时,针对IEM中可再生能源与负荷不确定性问题,采用鲁棒区间规划进行处理。首先,构建配电网运营商(distribution system operator, DSO)与IEM联盟系统模型框架,分析其不同主体间的博弈关系。其次,对于双层博弈,分为主从博弈与合作博弈。DSO作为博弈领导者,以自身效益最大为目标制定电价引导IEM联盟响应。IEM联盟作为博弈跟随者,以自身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成员间互相合作能源共享响应DSO的决策。同时采用纳什谈判理论解决IEM联盟的合作运行问题,使用二分法与交替方向乘子法结合求解模型。最后,在算例中验证所提模型与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538次浏览
案例

5G基站(中国移动)备电微电网数字能源改造项目

发布日期:2024-06-11

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5G 基站(中国移动)备电微电网数字能源改造项目(简称云储5G 基站备电微电网)结合中国移动集团下属河南、福建等地 500个 5G 基站典型场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需求,建设 300kW 光伏发电,2.5MW/25MWh 广域内群控群调分布式储能备电系统,完成广域范围内 5G 基站数字能量技术改造,解决 5G 通信基站配套电源容量扩充难、新能源消纳效果差、网-储互动功能弱等问题。通过数字能量计算与处理系统将光伏发电组件、电池储能备电、负荷的相关能量进行有机管控,实现广域内的 5G 基站能源设备的绿色、安全、高效的协同运行。

关键词:
473次浏览
论文

源–荷不确定场景下分布式电源与储能联合规划策略

发布日期:2024-09-23

分布式电源并网给配电网的规划带来不确定因素,为了使配电网规划更加合理,提出同时考虑源–储的风–光–荷不确定场景协调出力的规划策略。采用拉丁超立方采样建立风–光–荷时序模型,针对场景缩减效率低以及准确性差的问题,在K-medoids算法的基础上提出AP-TD-K-medoids的三层缩减方法。以经济效益、电压偏差、渗透率以及风光消纳为指标,建立多目标规划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在自适应权重的基础上,引入小生境共享机制和精英归档策略逐一更新非劣解,采用信息熵序数偏好法与灰色关联度法相结合的方式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价。在IEEE33节点的配电系统上进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建模型和所提算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470次浏览
论文

混合交通流下计及储能型柔性开关影响的交通-配电网联合规划

发布日期:2023-11-17

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的大规模发展,使得交通网转变为电动汽车和燃油车(gasoline vehicle, GV)随机混合出行的复杂网络;配电网也转变为供需双侧不确定、“源-网-站-储”高效互动的低碳型电网。在新型交通-配电网耦合系统下,亟需研究交通和配电网的联合规划方法,以满足EV时空充电需求,保障交通和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为此,基于EV和GV的实时能耗特性差异,建立了混合交通流分配模型,以充分反映GV对EV出行和充电行为的影响,进而建立了混合交通流下的交通网多阶段规划模型。此外,考虑储能型柔性开关(energy storage integrated soft open points, E-SOP)的运行特性,协同“源-网-站-储”,建立了E-SOP影响的配电网多阶段规划模型。结合交通-配电网物理和“流量-功率”耦合约束,实现了交通-配电网的联合规划。根据Sioux Falls交通网和IEEE 69节点配电网组成的耦合系统算例测试,验证了所提联合规划模型比独立规划的总成本减少了7.21%,并且E-SOP的接入能减少系统无功出力和电压波动。

469次浏览

热点资讯

1

《电力行业关键设备供需统计分析报告2023》上新了!

2

电力绝缘子40年技术回顾与展望——制造篇

3

2023年变电智能运检优秀论文征集

4

“双碳”目标下的低压智能配电台区应用设计

5

EPTC双周刊

6

新型电力系统中抽水蓄能定位与发展前景

7

“EPTC智巡榜”年度优秀企业征集

8

电线电缆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实施细则(2022年版)发布

9

2024年EPTC大事记

10

关于举办2023年(第六届)电力信息通信新技术大会暨数字化发展论坛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