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项目操作技能》(第二版)
2021年12月30日,《配网带电作业系列图册》成功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率先开启带电作业专家与相关单位参与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新篇章。在《常用项目操作技能》已经出版的基础上,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带电作业专家工作委员会结合最新的带电作业操作技能对本分册进行了修订再版工作。 本图册详尽地描述了常用带电作业项目的操作技能,包括标准化、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规范动作。这些流程和动作旨在提高带电作业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并确保在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同时,本图册还强调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点,以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起的意外事故。它与《配网带电作业系列图册》其他分册相辅相成,构成了系统的配网带电作业生产现场专业技能培训教材体系。 本书是《配网带电作业系列图册》中的一本,主要介绍了常用带电作业项目的操作技能,内容包括带电断(接)引流线、带电更换元件和设备、带电组立电杆、带电直线杆改耐张(开关)杆等。本书利用线描图简单、准确的特点描述作业场景、作业人员操作动作、所用工器具的使用状态等,并附文字表述,实现多形式、多方位、多视角的作业现场场景再现,兼具知识性、直观性和趣味性。 联 系 人:郭萍然 手 机:13571891933
X光无损探伤检测机器人
本成果从电网实际运行出发,重点解决传统无损探伤作业困难等问题,具备多项核心优势。采用无人机协同作业自主上线平台,一键自动上线,通过挂线臂的全自动开合即可实现机器人自主悬挂和脱离导线,通过机械臂实现检测装置与检测部位的精准定位,实现耐张线夹和直线接续管的X射线高质量成像检测。全过程智能高效,有效降低作业人员的操作技能要求。作业人员无需登高,通过手持遥控器即可远程遥控机器人,并实时监控其运作状态,可降低目前人工作业方式劳动强度的60%以上,提升作业效率,可将耐张线夹和单个接续管的检测作业时间从目前的1小时缩短至0.5小时(含登塔移动等时间)。
特高压线路大吨位机械丝杠的设计及实用化研究
特高压线路大吨位机械丝杠的设计及实用化研究,重点是基于±500kV直流线路、±800kV直流线路耐张塔单片绝缘子、直线塔单片绝缘子、导地线张力更换方法及配套工具方面展开的技术研究。主要是利用涡轮蜗杆传动的方式,研发大吨位、大张力承载张紧装置,将传统丝杆的操作方向从水平改变成竖直,进行了结构设计优化,实现了“小转动、大马力”的力学组合,改变常规机械丝杠单向传动或齿轮滚动摩擦螺纹实现传动状态的局限性;与液压传动装置相比较,稳定性高,实现自锁,解决液压传动装置夹紧力保持性差、在强电场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泄压不平稳而造成设备损坏,人员受伤的关键技术要点。
耐张线夹
10kV线路单回直线段带电改“引流线”带负荷带电断、接引流线旁路作业法可行性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人民生活用电,都提出了连续性和可靠性供电的要求,开展配网带电作业是满足这些要求的根本方法。红河供电局10kV架空线路多为单电源放射性结构,存在网络薄弱、互供能力差、分断点少、耐张段长等缺点,单个用户接火也需要全线停电工作。由于配网改造及用户接火存在点多面广的特点,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而现有的带电作业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已不能满足配网建设和客户用电需求,因此需要我们持续改进带电作业方法,推陈出新。
绝缘导线耐张线夹连接工具
电网建设发展快,传统架线使工期展期。随着经济发展,配电网建设投资比例增多,中低压配网线路新建、改造工程量逐年增多,这给现场施工带来更大的挑战。据统计,中低压配网线路架设占到配网工作量83%,而当前中低压配网线路架设速度已经成为制约配电网建设工期的主要因素。 中低压配网线路99%是绝缘导线。近年因为国网和省公司导线绝缘化率倡导,除非雷击区域,其他地方,全部是绝缘导线,中低压配网线路架设中,影响施工进度和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绝缘导线的安装,而绝缘导线耐张线夹安装无专用工具。 传统施工工艺粗放,造成线夹松动。目前,绝缘导线耐张线夹安装没有专用工具,按照安装要求,耐张线夹夹紧导线后,需要用橡胶锤将耐张线夹的塑料模于砸进线夹中。但现场施工时,作业人员往往会用铁锤、扳手等进行操作。这样不仅不符合现场安装规范,工作量大不说,而且可能会造成塑料模于开裂,模于砸的不平衡也会影响耐张线夹的正常使用。探索一种新的,安全的绝缘导线耐张线夹安装工具,已成为电力行业必须面对,并驱待解决的问题。
110kV同塔双回紧凑型耐张塔等电位作业法研究
分析了110 kV 同塔双回线路紧凑型耐张塔难以等电位作业的原因,基于三维空间旋转原理提出了一种转入式的等电位作业法,并论证了其在110kV 双回线路紧凑型耐张塔采用等电位方式更换绝缘子串、导线修补、更换防振锤的可行性,并介绍了相应的操作步骤、作业环境和使用效果。目前可知,转入式等电位作业法在国内尚属首创,在行业中处于领先优势,并具有非常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很好地解决了110 kV 同塔双回线路紧凑型小间距的耐张塔上等电位作业难以实施的难题,值得广大输电线路带电作业者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