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嵌入改进海鸥算法的水光储鲁棒控制研究
光伏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和预测难的特性,因此需要与其他能源进行互补。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水电机组的快速响应和储能电池灵活高效的补偿来构建水光储微电网系统。然而,这一系统具有强烈的非线性特性,其稳定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是频率控制。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基于多目标H2理论的混合H2/H∞鲁棒控制器,主要目标是在暂态下抑制频率振荡。在控制器中嵌入海鸥算法,对海鸥算法进行混沌初始化和参数改进得到一种改进海鸥算法(improved seagull optimization algorithm, ISOA)。利用ISOA对H2/H∞鲁棒控制的加权矩阵系数和范数权重进行参数优化,最终获得最优混合ISOA-H2/H∞鲁棒控制器。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ISOA-H2/H∞鲁棒控制器在功率扰动和系统参数摄动下能保证水光储系统的频率稳定,并具有满意的动态特性。
基于阶梯碳交易的碳捕集电厂-电转气虚拟电厂低碳经济调度
在能源互补和低碳经济的背景下,虚拟电厂(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实现区域资源优化配置和新能源消纳的有效载体。在技术层面,通过碳捕集电厂(carbon capture power plant,CCPP)和电转气(power-to-gas,P2G)装置来实现CO2的循环利用,建立碳捕集电厂-电转气耦合模型,并在负荷侧引入考虑用户满意度的价格型需求响应模型;在低碳政策方面,将阶梯型碳交易机制引入VPP,对碳排放进行约束。然后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VPP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通过设置不同调度场景进行对比,验证所建模型在VPP低碳经济运行方面的有效性,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探究阶梯碳交易参数对VPP碳排放量与成本的影响,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对VPP进行低碳经济调度具有指导意义。
规模化小水电群与风光火发电运行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本成果属于电力系统工程应用领域,主要针对贵州风力、光伏等新能源快速增长的情况,研究高原山区地理气候条件下的发电特性,充分利用小水电资源,在新能源接入电网规划、发电功率预测、节能发电调度、有功/无功分级调节、安全稳定控制等多阶段全过程优化决策,省调与地调、厂站多级联合运行控制,通过多种能源互补利用实现新能源全额消纳。 项目成果成功应用于贵州省调、六盘水/毕节地调和多个厂站,采集1300余座小水电、风电和光伏发电信息并实现功率预测,风电场/小水电群功率预测精度分别在95.58%、90.93%以上,“虚拟小水电群”增加系统287MW的调节能力,无功协调控制示范点的电压合格率从不足80%提高到95%以上。项目实施两年中贵州省新能源发电56.2/70.1亿千瓦时,均实现了全额消纳,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计及P2G及碳捕集的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
在“双碳”目标下,为提高风光能源利用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综合能源系统降碳减排,提出了一种风光氢储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首先,考虑氢能作为新型储能能源所具有的低碳特性和调度优势,引入两阶段运行的电转气(power-to-gas, P2G)技术模型,以氢能为连接纽带,实现了系统内电、热、气能之间的耦合传递。其次,引入碳捕集设备及阶梯式碳交易机制,以进一步降低系统的碳排放。然后,构建以购能成本、碳交易成本、运行成本和弃风弃光成本最小为目标的低碳经济调度模型,并运用CPLEX求解器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对多个运行情景的优化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模型在消纳风光出力、促进系统深度脱碳、推动多能源互补和增加系统经济效益方面的有效性。
考虑多能互补的电力电量平衡优化调度策略
充分发挥不同发电能源和储能设备之间的协同互补潜力,可以缓解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出力的波动性给系统电力电量平衡带来的巨大压力。为此,提出了一种考虑多能互补的电力电量平衡优化调度策略。该方法可实现不同时间尺度下的多能互补,提高系统整体运行性能。首先,考虑新能源出力季节性和短期波动特征,兼顾中长期电量平衡和短时电力平衡,建立系统多时间尺度双层优化调度模型;其次,通过对混合储能系统充放电策略的优化,实现多种储能的互补协调,提高系统运行经济性;最后,利用修改的IEEE-RTS 1979标准算例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验证了不同时间尺度的能源互补和不同储能设备的协调配合,在保证系统平衡的同时,提升系统的经济效益。
西北首个综合性智慧充电示范中心在银川投运
7月17日,我国西北首个集风、光、储、充、放为一体的综合性智慧充电示范中心在银川正式投运,将充分利用风电、光伏、储能等清洁、低碳、高效的充电站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互补和稳定供应,预计年充电量可达500万千瓦时,年减少碳排量超过4000吨。该中心是全国首座多平台站网互动充电示范站,拥有西北地区首套基于能量路由器全直流母线充电系统和国内第一套使用的移动共享直流充电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