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政企数据融合的电网全时空一张图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电网全时空一张图融合外部政务“四标四实”、不动产登记、地铁站人流量、运营商实时人流量与供电局内部跨专业、跨层级电网资源信息和企业运营信息,开展多源异构时空数据采集转换、计算分析、全时空大数据底座、配网网架实时计算、停电研判、电网气象网格化计算等各项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目前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数据共享实时性不强、跨专业信息流不贯通、数据价值未能充分挖掘等难题,构建电网运行全景“一张图”和企业管理全景“一张图”, 提出跨领域边界跨平台的多源异构时空数据的采集方法和转换方法,为实现多源异构数据的融合提供了技术和方法上的支撑;创建多维时空数据模型,提出电网全时空数据大规模分布式计算的方法,为电网全时空数据应用奠定基础。融合政府“四标四实”、不动产交易登记、市工程联合审批、民政低保、城管、自来水、地铁集团、气象、三大运营商等多个领域的多时相数据,开展了与内部生产、计量、调度、营销、用户、GIS等多专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分析,充分发挥了数据融合业务价值。创立电网统一停电信息流管理模型与综合停电研判与预测模型,为了主、配网全电压等级停电事件全覆盖监控和全局停电事件影响情况和复电提供支撑。深度整合调度自动化系统、GIS系统、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电能量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的配网数据,构建电网统一地图数据应用模型。通过实时流技术与多源数据接入技术接入配用电系统、营销系统、快速复电系统等,完成主、配网全电压等级停电事件全覆盖监控,实时监控全局停电事件影响情况和复电进度信息。基于多源数据融合的电网全时空分析模型,提出配电网网架结构实时计算方法,实现配电网规划模拟与实时计算;提出气象大数据与电网数据的高效集成及融合方法,创新电网气象网格化分析计算技术,实现电网气象应急预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网图像识别平台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采用微服务架构模式,运用“云大物移智”等技术,设计了支撑电网全业务领域的图像识别平台架构。从电网实际业务需求出发,基于深度学习框架设计了一组适用于电网领域的通用算法,通过微服务化的方式进行封装,统一对外提供服务,实现与各业务系统深度集成应用。 平台自上线以来,已与生产、营销系统实现集成应用,并支撑南山智慧营业厅的运营推广。截止2017年12月31日,平台图像识别服务共被调用约10.7万次,其中文字识别服务被调用约9万次(准确率为98.5%)、图像识别服务约1.5万次(准确率为97.3%)、人脸识别服务约0.2万次(准确率为98.8%)(按5%抽样进行人工比对)。平台成果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项目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配网主动抢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本项目以客户为导向,以“主动抢修”为目标,开展“硬件”和“软件”的五个方面的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运检、营销、调度等多个专业,通过智能配网设备的研制,实现配网在线监测,同时通过开发配网运行分析与决策功能,集成智能公用配变监测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电网GIS平台、营销系统、配调图形系统、移动作业终端、PMS系统等,实现故障、异常信息主动推送,结合电网拓扑结果,辅助故障研判,实现配网运行监测、分析、决策、控制的全过程配网主动抢修流程,有效提高配网设备运行监控能力,提高配网抢修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提升供电可靠性和供电服务水平。2014年本项目通过浙江省电力工业局鉴定,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以客户为导向,从主动抢修需求出发,实现配网抢修“事前预控、事中处置和事后跟踪”。历经14个月的运行,情况良好,显著提高了配网抢修的主动性和及时性,有效提升了供电可靠性和优质服务水平。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议推广应用。
基于GIS平台交互的电网全过程数据链贯通
当前公司已初步开展跨专业电网数据的集成、贯通和业务智能化管理,电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不同部门基于不同业务系统开展,各系统之间对工程项目信息重复维护和线下交互,缺少跨专业协同的全局管控机制,如发展部规划设计图、基建部的施工图纸、物资部的采购清单、设备部的异动图纸以及调度中心的自动化图纸之间未实现业务和数据贯通;规划和建设产生的设计成果文件数据因非结构化存储而无法跨专业使用;同时因过程中产生的设计图纸、施工图纸、电网 GIS 异动图纸设备资源信息无关联属性,没有统一的资源管理机制,因此在数据集成时需人工在 PMS 系统、GIS 平台、自动化系统、用采系统、营销系统中进行人工数据关联,数据集成需要做大量数据关联清洗等情况;极大的影响了各专业之间的数据贯通和共享,增加了构建从发展规划至电网运维的“电网一张图”的难度。因此亟待制定多专业协同的图模贯通体系,建设一系列企业级基础应用服务,实现电网全过程的业务和图模流程贯通,为公司提供天然贯通的电网资源基础数据,支撑“数据一个源、电网一张图、业务一条线”建设。 基于 GIS 平台交互的电网全过程数据链贯通应用在平台层设计了统一电网资源管理目录,开发一系列的服务注册至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提升电网资源业务中台支撑能力;在应用层结合原有中台服务开发自动建模、图模转换技术,定制 CAD 辅助设计组件,梳理从“规划至退役” 业务全过程及涉及的业务系统,制定并研发电网全过程图模交互流程及接口,构建了电网全过程数据链贯通体系。
开放共享自动化测试技术有效提升信息系统测试工作效率
项目实施初期,项目组逐一对《2017 年第十一届软件测试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的最受欢迎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研究并试用,发现以下共同缺点:一是入门门槛较高,要求使用人员至少精通一门编程语言;二是在企业级信息系统试用中效果并不理想,脚本准确率不到 50%;三是高度依赖人工编写和调试脚本,测试脚本产生的成本非常高;四是没有集成版本管理,导致测试脚本版本混乱,利用率不高。 本项目成果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在于研发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突破业界技术壁垒,基于录制/重放方式自动化产生测试用例,在 web 元素页面的定位和重放算法上进行优化,达到高精度的录制准确率和智能化录制、重放。通过技术手段,实现“零成本”“95%”和“1=N”三大特点,即:一是工具支持录制方式产生系统测试用例,无需人为编写测试用例,真正实现用户在操作系统过程中自动录制生产测试用例,零成本产生测试用例。二是对南方电网的核心信息系统进行定制化优化和适配,工具对其录制准确率能达到 95%以上,这是业内(包括 BAT)的工具做不到的事情。三是工具支持在一款浏览器上录制的脚本,简单配置即可支持在所有浏览器上执行,大大减少浏览器兼容性测试的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本项目成果可推广性有三点:一是有效提高测试工作效率,保障系统稳定性。且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对比测试行业内其他自动化测试工具,在工具易用性、脚本录制精准度等方面有明显优势,并针对营销系统等五大企业级信息系统进行精准适配和改进,在全网范围内有较高的推广价值。二是项目研究成果有在地市供电局试点应用以及广东电网信息中心大规模化应用的背景,成果成熟度高,推广应用方式可复制性强。三是项目研究成果可移植性高,高度封装,对运行环境和技术环境要求不高,简单易用,能快速上手,用户学习成本极低,能达到会使用系统即可录制脚本,即可参与到系统测试过程中。
数据通信网的网络质量监测与流量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目前,辽宁电力综合数据网主要承载 OA、财务管理系统(FMIS)、人力资源管理、电力营销系统(RMIS)、调度生产管理系统(OMS)、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 ERP、通信管理系统(TMS)、视频监控业务、电能质量监测、动力环境监控、传输网管、IP 调度电话和多媒体等多种业务。数据通信网的运维方式还处在比较简单的针对网络设备进行监控的层面,且由于设备多厂商多,网络状态不可视导致故障定位长;基于业务流的二层标准和基于测试流的三层标准,技术相互独立,导致三层技术无法检测实际业务质量。 本项目研究研究面向端到端网络与业务动态感知的质量监测技术。研究基于网络性能与业务质量的联合故障定位及预警智能分析技术,识别和诊断与网络及业务相关的系统故障;同时根据监测数据对电力数据网络有针对性的优化和升级。研究基于电力规约的报文识别技术,准确掌握业务流量的质量检测和流量趋势,并具备流量控制的能力,实现对流量的掌控和预测。研发分布式网络质量监测与流量控制系统,由分布式探针与网络智能控制台组成,实现电力数据网络及业务的监测与故障分析、流控功能,构建网络质量和流量控制的维护管理支撑体系。 本项目研发分布式网络质量监测与流量控制系统,由分布式探针与网络智能控制台组成,实现电力数据网络及业务的监测与故障分析、流控功能,构建网络质量和流量控制的维护管理支撑体系。通过对数据通信网网络质量监测与流量控制技术的研究,如端到端网络与业务动态感知的质量监测技术、基于网络性能与业务质量的联合故障定位及预警智能分析技术、基于电力规约的报文识别技术等,实现对单一网络、单一 VPN 综合承载多种业务的有效运维和监管,大量节省建网成本和运维成本,从技术上有力支撑数据通信网的优化整合。本项目成果应用于全省数据通信网的优化整合和运维,通过对数据通信网的全面调研,对网架结构、承载业务的性质、起止点和流向等方面进行详细调研,结合国网数据通信网整合的技术原则,通过对系统故障的识别诊断和监测分析、流量趋势预测和控制,实现基于业务的网络质量和流量控制的维护管理支撑体系,为电力数据通信网建设和维护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
基于行业分类的电量预测模型研究
当前学术界关于用电量预测实践研究已有较丰富的成果,但绝大部分文献侧重研究区域总电量预测,而关于区域分行业用电量预测仅有几篇文献行业划分还处在大类划分层面,目前尚无文献针对惠州地区细分行业用电量预测展开研究。本文通过对惠州局营销系统数据分析挖掘,并参考国民经济分类标准,科学地将全市用户梳理归类细划分为18个子行业,细化行业使预测更加科学准确。 本研究填补了区域细分行业电量预测研究领域的空白。 本研究选取惠州局营销系统中2008-2015年度专变客户用电量作为分析数据,进一步细化为惠州地区18个行业用电分类,分析行业用电特征及影响用电量预测的主要因素。本文分别运用GM(1,1)、Ho1t-Winters模型和多元回归三种方法对2009-2015年专变用电量数据进行拟合分析,以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本研究取GM(1.1)模型和Holt-Winters模型两者预测的平均值,并结合往年专变用电占售电比例得到惠州局售电预算方案,与2016年省公司年中预算值达到99.84%的准确性。本研究创新结果以期为供电企业电量预测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预测技术,为经营预算工作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北斗卫星系统支撑配网自动化
本项目利用北斗卫星系统解决配网设备的授时、定位和通信问题,实现配网运行的全面实时监控,配网故障快速定位,合理规划抢修线路,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加快故障处理速度。通过技术改造研发出适合配网业务的产品和服务,探索出北斗卫星系统在配网领域的典型应用场景和模式,为配网智能化建设提供支撑,为北斗产品和服务规模化推广奠定基础。项目创新性地将北斗卫星系统应用于配网设备中,通过在DTU、FTU、故障指示器和故障定位装置等配网设备上加装北斗数传终端,北斗授时、定位模块,实现对配网运行状态的全面实时监控;通过与电网 GIS 平台进行对接,实现配电网可视化管理,解决目前存在的配网设备时间不统一、缺少设施基础地理信息标识、无公网覆盖地区通信困难等问题,提升配网智能化水平,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使用北斗智能巡检手持终端接收抢修工单并生成路径信息,引导配抢人员快速到达故障点,并迅速开展抢修工作,缩短故障停电时间,加快故障处理速度,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客户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此项目的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北斗结合电力系统需求又向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标志着北斗短报文功能能够成为目前电力系统通信问题的一个解决手段。通过将此项目打造成北斗在配网领域应用的试点项目及样板,首先积极拓展与国网运检部合作运检系统进行推广尽快拓展市场空间,占领市场份额。同时借助此项目与国网运检部的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运检系统的应用场景及可能性。其次利用此项目的示范效应积开展北斗在国网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的应用试点。
输配电价改革形势下的有效资产精益化管理
天津公司在本课题创新构建工程资金需求预测模型、优化投资结余分析系统功能、研究建立新增用户资产差异化接收策略、构建基于单位的有效资产投入产出评价体系、构建应用资产精益监测分析评价平台等多个领域均取得创新成果,在国网公司范围内属于领先地位。本成果 2018 年获得国网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获得天津公司管理创新一等奖,并于 2019 年作为国网公司管理创新推广项目进行示范性建设推进。本成果以项目全过程管理理论作为主要依据,过程管理是现代组织管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将过程概念加以拓展,便形成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即全过程管理,这一方法在电力系统内取得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2017年-2018年进一步压降投资5.13%,预算执行同比提高23.14%,达到92.14%,整体投资预算偏差率有效降低至 2.34%;实现资产报废审批流程缩短至 30 天内,固定资产平均处置时间缩短至 90 天内,并在当年全部处置完毕;天津公司 ERP 和 PMS 馈线、台区对应率达到 99%以上,ERP、PMS、营销系统台区关键字段对应率接近 100%。本成果自 2016 年 6 月在本企业实际应用,范围已推广至天津市电力公司所属全部企业,并于 2017 年-2018 年取得两次国网典型经验,在国家电网公司范围内进行推广。
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EIDP
综合能源服务平台2 .0 以能源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以下简称“EIDP”)为核心,是在综合能源服务平台1.0的基础上采取技术架构升级、业务功能扩充、数据范围扩容、多方系统集成等措施,进行升级迭代的版本。技术架构方面:为适应综合能源公司组织形态不确定、业务模式尚未定型、业务发展快速变化、业务场景复杂等特点,技术架构设计以柔性敏捷为原则,通过EIDP的基础平台、图数模一体化模型管理平台,首次将20多种组件与技术进行组合应用。功能设计方面:充分整合能源公司内部业务管理与市场客户亟需的服务产品需求,通过EIDP的工作流引擎,将外部服务与内部管理进行串联,形成闭环,设计功能301项,较综合能源服务平台1.0翻了一番,功能更为全面。数据范围方面:EIDP可采集运维用户侧用能数据、光伏数据、道路照明数据、建筑能效数据(水、电、气、热)及内部业务管理数据(客户、项目、合同、账务)等,较综合能源服务平台1.0翻了两番以上,数据更为多元。集成关系方面:EIDP的数据服务中台实现了内部业务管理与外部服务产品业务融通、数据共享;实现了与营销系统、第三方平台等的集成;实现了从终端到中心、中心到平台、平台到应用、应用与应用间的多维度、多层次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