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电线路无人机+机器人带电作业方案的研究
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现状背景,带电作业项目的研究及方向思路,依托空中无人机搭载智能机器人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带电检修,进一步提高机器人智能应用水平。通过利用输电线路作业智能装备替代人工,实现机器人辅助更换合成绝缘子串、导线修补、电缆探伤等功能,为运维工作减负,提升输电线路检修作业质效,推动输电专业数字化转型。通过无人机带电修复地线机器人系统介绍,其它项目无人机喷涂、清洗系统,无人机带电探伤系统,无人机带电补加紧固螺栓等,无人机作业中通过图像识别杆塔、导线、绝缘子等特定目标;通过图像对目标任务的效果进行研究和思考。
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方法研究及工具包研制与应用
“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作业方法研究及工具包研制”创新研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的作业方法、研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空载线路引流线的作业工具包、研究出地电位拆搭35-110kV变电站空载设备引流线拆搭方法、工具,填补了国内没有这一领域作业方法及专用工具的空白。已在线路和变电站使用百次以上,使用成功率100%,彻底解决了需要停电拆搭引流线的问题。同时该工具包中的工具可分解使用在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避雷器、悬垂线夹及电气金具螺栓的拆、装,实现了消缺及时率100%。
输电杆塔地脚螺栓混凝土保护帽耐久性评价技术规范
特高压变压器内部电弧放电时的应力应变分析及安全校核
内部短路等引起的电弧放电是特高压变压器最为严重的故障之一,容易造成油箱变形破裂甚至起火爆炸。为了分析电弧放电引起的变压器应力应变水平,建立了1 000 kV单相特高压变压器有限元模型,仿真分析了特高压变压器内部不同部位、不同能量的电弧放电引起的油箱压力分布,计算了油箱和螺栓的应力应变水平,结合材料参数对油箱和螺栓的力学性能进行安全校核,并给出了箱壁破裂或螺栓损伤的放电能量阈值。结果表明:油箱内高压绕组附近电弧放电时最大应力出现在箱壁拐角处,最大形变出现在长轴侧箱壁中间部位;升高座内电弧放电时最大应力出现在升高座支架处,最大形变出现在升高座拐弯处。
输电杆塔地脚螺栓混凝土保护帽技术规范
配电网高可靠性连接技术与装备
配电网建设是电力十三五规划的重点工作,据统计,目前配电网90%的故障是断路故障,其中有90%发生在导线与电气设备的连接部位,配电网接续技术落后是导致连接部位薄弱的关键原因,为此亟需提高配电网设备连接可靠性。液压技术是金属导线接续的最优技术之一,仅次于熔接技术,兼顾了经济性与可靠性。但目前的液压技术多应用于大截面输电导线接续,中小截面配电导线缺少先进的压接接续工艺。配电设备引出线需要经常装拆,限制了液压技术的应用,一般采用螺栓紧固工艺。目前,螺栓坚固的接续工艺应用广泛,各种设备线夹、并沟线夹,甚至缠绕绑扎等传统手工接续工艺沿用至今。1.依靠螺栓压紧或手工缠绕,电气接续面积小且可靠性低;2.工艺质量依赖人的手艺,操作繁琐,无法自动化、标准化;3.运行可靠性低.检修周期短、运维成本高。2016年,在国网长沙供电公司和国网株洲供电公司推广导线并列接续工艺及其装备。经过2年的推广试用,新工艺的可靠性、经济性得到了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专家认可,2017年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要求成果进行产业化生产,在全省进行全面推广使用,新建配电线路要求采用新工艺施工及验收。
高压电缆终端头保护夹具
电缆终端头是电缆线路中最薄弱的环节及部位,通常是做好电缆头后再进行吊装。如果起吊不规范容易造成电缆机械损伤,如电缆外皮擦伤、电缆终端接头金属护套位移等情况。都会造成绝缘降低,从而引起绝缘击穿事故。 长期以来为解决目前技术的不足,本成果结合现有技术,从实际应用出发,提供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制一种电力电缆终端头高空起吊保护夹具。主要包括主吊环、吊绳、帆布包、小吊环、电缆固定环(夹具内装有防滑和防磨胶皮,夹具为可调式,能够适用于10-35kV不同线芯的电缆)、旋紧把手(旋紧螺栓有松紧定值,即夹紧又不破坏电缆的外皮)七个部分组成。采用本保护夹具进行电缆终端头起吊安装时,先将制作好的电缆终端头套入保护夹具内,通过电缆固定环固定牢固,锁定旋紧把手,用夹具内的帆布把电缆终端头全部严实包裹来。起吊时将吊绳与下部的电缆固定环上的小吊环连接,实现了不直接将绳索栓于电缆终端头绝缘部分起吊,不损伤电力电缆绝缘部分。电缆终端头保护夹具通过将电缆终端头保护,实现电缆终端头高空的快速安装,提高了保护了电缆头的绝缘不受到损伤,消除因起吊电缆终端头不当造成的电缆绝缘事故,提高了电缆线路的供电可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