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光栅传感的低功耗小型化电网智能感知系统
文章针对监测装置现场取电难的问题,为智能电网盲区和多事态区监测提供解决方案。本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用于电网智能感知的光纤光栅传感系统,由多参量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和解调仪组成,该解调仪采用可调谐激光器作激发光源,以20×70×90mm的微型体积,实现2W的低功耗。系统解调仪最多可容纳4通道光纤光栅传感器,重量小于500g,分辨率为0.5pm,精度±2pm,测量频率可达100Hz,光信息可通过电力通讯光缆传输,满足多数电网设备监测需求。该传感系统功耗低、体积小,可实现多参量监测,完全满足智能电网现场供电和通讯难、事态多发的监测需求。
5G+全域应用助力华能水电智慧转型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能源电力行业逐步从大机组、大电网向电网管理智能化转型。当前,糯扎渡水电站在管理运营过程中存在以下痛点:一是电厂边界防护困难。糯扎渡占地358万平方米,大坝高261.5米,海拔落差大,涉及空域、水域、地域的安全防护,有线覆盖困难;二是设备监测维护难。电厂涉及上千个仪表设备,读表测量工作量大、实时性差,且目前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监管没有形成数据模型,无法精准、高效的检测设备运行状态;三是水下和地下巡检难。地下主厂房环境复杂,重点巡检区域繁多,且厂内设备数量大、维护效率低,缺乏数据沉淀、管理和应用。为解决上述难点,糯扎渡水电厂联合移动、中兴等企业利用5G、大数据、AI等技术提高电厂生产运维效率以及能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损耗,促进节能减排,助力实现无人化生产、智慧化管理的转型目标。
F5G全光网络支撑变电站运维智能化
国网公司变电设备将逐步实现全面感知监测,但是随着变电站设备监测装置种类和数量的增多,接入网络复杂、网络全链路监测缺失等问题接踵而至,导致设备感知能力变弱、后期运维压力增大。为探索解决以上问题,德阳供电公司应用F5G技术体系建设国网首座变电站全光网络,简化网络架构,实现端到端网络通道全链路监测。本报告将简要叙述F5G全光网络的原理和优势,分析国网公司智慧物联体系(变电部分)建设的智能化需求,在此基础上,介绍国网公司首座F5G全光网络智慧变电站建设案例,及该技术在德阳供电公司变电站运维中的典型应用场景及成效,最后对F5G全光网络下一步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国家能源局: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 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强电力可靠性数据治理 深化可靠性数据应用发展的通知。充分应用电力系统运行数据和电力设备监测数据开展分析评估,推进基于实时数据的电力可靠性管理体系建设,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可靠性数据自动化采集、智能化分析、可溯化管理、透明化监督,确保可靠性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完整性。
基于Light-Res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电力设备监测数值识别算法
在智能电网中,精确监测输电、配电及供电关键设备的运行状态对在线运维至关重要。面对人工抄录和巡检的低效,以及监测装置数字化升级的复杂安装、高成本和长周期等挑战,结合图像采集装置与图像处理技术,根据计算资源合理分配任务,开发了一种基于Light-Resnet数值识别算法,该算法通过D-Add损失函数优化网络训练过程,实现电力设备监测数据的远程读取。实验表明:Light-Resnet以6090的参数量在MNIST数据集获得了98.8%的严格准确率,结合边端协同机制,终端侧能耗降低了20.73%。这一算法不仅证明了自身在资源受限环境下的适应性和高效性,同时D-Add损失函数的设计也显著提升了网络的准确度。
智能电网故障诊断及追踪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经过多年发展,电力自动化技术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电力信息的种类也趋向多样化,包括电力实时信息、准实时电量信息、电网动态信息、告警直传远程浏览信息、在线监测信息等,都会在站端被采集并上传。但是,越来越多的信息也成为了一柄双刃剑,调度中心在掌握海量信息的同时,也不得不对各类事故信息、设备异常信息、遥测及越限信息、变位信息、告知信息等海量信息进行甄别,找出真正对故障或预警有用的信息。各站值班员需要时刻面对实时告警窗口,工作强度极大,也容易发生信息漏报的情况。以图1泉城站1000kV特高压泉城站监控窗口为例进行说明,平均每秒收到8条告警信息,一天约70万条。对于整个电网的设备监测平台而言,要分析的数据量更加庞大。通过上述分析,本项目组设计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故障诊断及追踪系统。该系统利用大数据平台管理站端故障数据,并对故障进行诊断及追踪,仅将分析结果提供给调度端。这样既能保证网络系统的通畅,又能减少调度值班人员的工作强度,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容性设备监测装置校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