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江苏电力:数字赋能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国网江苏电力以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主线,基于PMS3.0架构,打造了资产管理数据底座,完成了PMS3.0项目管理、资产管理、成本管理应用部署推广,支撑业务协同向数据协同、设备管理向资产管理、评价驱动向策略驱动的“三个转变”。
《500(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试行)》解读
国家电网公司设备管理部为规范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建设,特下发《500(33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远程智能巡视系统技术规范(试行)》,正文从系统架构、基本要求、功能要求、性能要求、巡视点位要求、摄像机及预置位命名要求、系统接口、系统信息安全要求、运行环境及可靠性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同时在附录中对巡视主机与多个系统(上级系统、机器人及无人机系统、主辅设备监控系统)之间的接口、巡视任务参考点位表和主辅设备监控系统联动信号点表、数据分析对象和智能分析对象场景、摄像机配置原则和巡视报告、文件传输要求也进行了约束。
国网浙江电力积极构建两级生产管控中心——强化业务管控 推进设备管理转型升级
“目前全省数据情况正常,存在Ⅱ级及以上现场作业风险1项,五级电网风险6项,均已落实现场安全管控措施。”10月9日,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生产管控中心值长王艳军通过“生产管控平台”掌握全省设备运检风险情况,完成当日工作交接汇报。
大规模实用化配电自动系统检测试验关键技术及应用
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我国开始配电自动化建设,由于技术不成熟、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和工具,其实用化水平较低,在故障处理等核心功能上未能取得应有成效,制约配电自动化的推广应用及供电可靠性的提升。“十三五”期间配电自动化迎来更大规模建设浪潮,伴随大规模分布式新能源的接入和主动控制需求的增长,如何对大规模配电终端、馈线故障处理及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逻辑进行全方位、系统级的测试与评估成为影响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提升的难点和关键。 项日授权发明专利28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著12项;发布国标1项、行标4项;发表论文65篇;出版专著5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组织的鉴定认为:项目成功解决了配电自动化系统与设备的检测试验及主动配电网运行可靠性提升等技术难题,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应用项日成果完成数十万台配电终端的性能检测和万余条馈线自动化测试,馈线自动化覆盖区域供电可靠性提升0.08%。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6.96亿元,新增利润4.87亿元。项日成果获应用项目成果完成数十万台配电终端的性能检测和万余条馈线自动化测试,馈线自动化覆盖区域供电可靠性提升0.08%。近三年新增销售额26.96亿元,新增利润4.87亿元。项目成果获得国网公司设备管理部、中国电科院的高度认可,在北京等100余市获得推广应用,有力支撑我国配电自动化及主动配电网检测试验与验收工作,极大提升了我国配电自动化实用化水平、应用地区配网供电可靠性和分布式能源消纳能力。
变压器生产数据多维度分析及应用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推进,电网系统中产生和收集的数据量逐渐增加,设备生产运行过程中积累了包括设备台账、缺陷、故障、状态、试验检修等大量生产数据。这些数据蕴藏着许多与安全生产和设备管理等领域密切相关的规律和特征。 数据分析深度不够,对指标变化的原因没有深入挖掘,很少开展数据挖掘及多维度分析;各层级(特别是地市局层面)设备管理人员对设备运维、检修仍以经验依赖为主,数据驱动管理理念尚未形成。 因此,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挖掘,从中获得有用信息,进而辅助公司把握电网生产运行内在特征,辅助管理决策,提升管理精益化水平,是公司面临的实际问题。
浙江特高压通道可视化应用情况及未来发展
介绍浙江电网作为国网公司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的试点工程,2016年浙江实现省内特高压交直流输电线路全覆盖、实时监测、在线分析,当前设备在线率稳定持续在90%以上。输电通道可视化智能巡线模块于2019年11月25日运行上线,开启了通道外破识别、通道环境识别和导地线损伤识别三类识别算法。指出可视化技术存在通信可靠性差、装置可靠性差、数据融合度低、智能化程度低四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全采集、畅通道、能分析”工作思路,构建设备管理全景化、运行状态透明化、诊断决策智能化、设备检修高效化的输电线路物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