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智能物联技术的地区新能源拓展应用
本项目以承担新能源拓展应用示范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依托智能物联技术推进新能源业务拓展,构建一体化电网新能源业务拓展机制,整体工作得到国家电网公司高度认可,成效显著,有力促进城市绿色、清洁、可持续发展。协同新能源拓展与智能物联技术建设,明确一体化业务拓展思路。明确以一体化业务拓展为主要工作思路,将新能源拓展与智能物联技术建设进行一体化规划,建立一体化的新能源技术体系,提升新能源一体化应用水平,实现服务地方绿色环境建设与提高企业经营业绩双赢的发展目标。构建一体化的电网新能源业务拓展机制。首先建立健全新能源业务拓展组织体系。其次采用内外协同的新能源拓展工作方式。最后建立适应新能源接纳的电网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采用多项智能物联新技术,助力新能源业务拓展。依托重点科技项目,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研究新能源汽车充放电与电网互动技术,研发自适应港口岸电系统。建立营销大数据平台,创新新能源客户服务模式。建立市、县两级新能源客户服务管理模式,建设适应新能源拓展的全能型供电营业所,推行智能物联技术营销服务新模式。构建能源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服务质量。建设东北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充电站,助力电动汽车服务升级,研发电网侧智能物联平台,提高能源利用率,风电储热联合优化,提高供热系统智能化水平。实施新能源业务拓展全过程风险管控。与政府部门多渠道沟通合作,防范政策性风险,采用企业资源计划系统,实现新能源项目全过程管控,主动防范电网低压设备故障风险。 该项目应用智能物联技术,通过构建一体化的电网新能源业务拓展机制,助立新能源业务拓展,建立能源服务体系,变单一服务为综合服务,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拓展新能源业务,实施电能替代有力推进地区能源转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广东电网基于省地调度操作机器人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创新
电力生产运行可分为调度、控制、监视、巡维、试验、检修六个主要环节。传统上,变电站实施有人值班,负责设备监视、操作,调度负责电网调节,下令变电站操作。随着电网规模增大,运行控制越趋复杂,电网设备的运行管理任务日益繁重,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问题初步显现,不能单纯靠增加人力来监控设备,原有的生产关系已逐步不能适应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必须依靠管理创新变革,结合先进的技术系统支撑,才能适应现代电网发展的需要。广东电网作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电网规模急剧扩大,以上矛盾尤为突出。人力资源成本严重制约了整个企业的效益,操作效率低下导致设备停电时间长,严重影响电网安全和用户停电时间,降低了客户满意度及用电体验。 目前全国变电站已逐步大规模推进无人值班,但各省区并未实现全覆盖。智能化操作方面,国网开始探索变电站端的顺控,但严重依赖于设备的全面具备遥控功能。由于一方面电网设备受限子历史的发展原因及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另一方面受限于散开式刀闸状态无法远方实现自动判别状态,变电站的顺控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仅能在部分新变电站推广,推广应用严重受限。 立足以上,广东电网一方面全面推进变电站改造,全面实现电网设备集中监控,变电站实现无人值班,另一方面在全面推进变电站无人值班的基础上,摸索一条调度操作创新之路,建立基于省级调度操作机器人的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调度端全面程序化操作,完全解放调度员,变电站端最大化解放变电运行人员,具备遥控功能的设备程序化操作,不具备遥控功能的实现调度端程序化下令,自动状态校核、系统校核,实现现场操作免调度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