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柜交流耐压绝缘附件
气体绝缘开关设备(C-GIS)以其结构简单、占地少、受环境影响小、维护量少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用户青睐。广州局配网的SF6全绝缘柜约占10kV负荷开关柜的80%,且近年来新投运的环网柜基本为SF6全绝缘柜。由此可见,保障SF6全绝缘柜安全运行对保障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可以考核开关柜绝缘承受各种过电压的能力,是鉴定设备绝缘强度最严格、最有效、最直接的试验方法,对保证设备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成果在专业检测机构以及设备供应商的出厂检测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广东质检院及南方电器公司应用该成果对526台开关柜进行了交流耐压试验,未发生一起开关柜因检测附件原因导致的损伤或绝缘附件损伤事件,证明了本项目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循环智能智能质检白皮书(2023)
市面上有很多面向销售和客服人员的语音、文本质检系统,其他绝大部分产品使用的是基于“关键词+正则表达式”实现方式。由于漏检和错检问题严重,单纯地依靠这类质检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很多企业拥有中大型电销或客服中心,每天与客户产生成千上万次沟通。沟通的质量,决定了企业的收入或客户满意度。企业监督业务人员的沟通质量和执行力的过程,被称为质检。在未引入机器质检(系统质检)之前,以呼叫中心场景为例,质检人员只能依靠人工抽听录音的方式进行质检,后来企业引入“语音转写”技术,质检员可以边听边看,效率得到提升。引入初代的机器质检系统之后,通过设置关键词和简单正则质检项,机器可以帮助质检员做一轮全量的初筛,质检员则复检机器质检的结果。引入新一代机器质检系统之后,机器可识别上下文语义,帮助质检员更快更高效地找出所有违规对话。
基于LIBS的快速检测技术及火电行业应用
数字化、智能化是发电行业发展大势所趋。智慧电站的发展急需各种快速检测技术提供数据支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LIBS)技术具有实时、多元素同时测量、可远程检测等优点,是智慧电站发展的重大需求。例如基于LIBS的煤质快速分析可为混配煤、燃烧优化、污染控制等提供支撑,提高电厂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而基于LIBS的钢材管道原位检测对保障电厂安全运行意义重大。项目组在之前的研究中,揭示了LIBS测量不确定性和误差的产生机理,提出了光谱标准化、主导因素偏最小二乘(PLS)模型、基于自适应光谱数据库的光谱辨识等一整套方法,实现了LIBS精确定量化,获得2017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第九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然而,在煤质分析中,面临煤炭种类多样、成分复杂且分布不均匀、挥发分和灰分导致的基体效应严重,环境粉尘震动和温度大幅度变化对LIBS测量影响大等严重挑战;而金属原位测量面临设备小型化要求、元素谱线自吸收和互干扰严重等难题。 根据本项目成果研制的煤质分析仪对煤炭主要指标的测量精度达到传统化学方法的国家标准要求,手持式金属分析仪的测量精度达到或者超过了成熟的X射线荧光技术。项目申请专利23项(授权20项,含1项国际专利),成果通过国外内多家公司获得转化,专利许可金额超过1500万元,并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超过1.5亿元。 本项目研制分析仪操作简单、维护方便,检测指标全面,具有较强的可推广性,已应用于火电行业多家单位。项目技术成果的应用可为电厂煤质快速检测、燃烧优化、污染物控制、钢材质检提供数据支撑,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及智慧电厂建设。
IEC 61970- - 555/556电网模型和图形两项国际标准
IEC TS 61970-555 CIM based efficient model exchange format(CIM/E)和 IEC TS 61970-556 CIMbased graphic exchange format(CIM/G)是中国首次主导制定的电网调度控制领域国际标准,解决了电网模型、图形的实时交换与共享这一世界性技术难题,完善了 IEC TC57 标准体系。标准成果创新性地提出了电网调控机构间以及与各类变电站和发电厂之间的模型和图形实时交换与共享技术,推动了中国标准走向世界,并带动了我国电网调度控制产品走向国际市场;首次提出了电网模型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模型描述的规范性和高效性的统一;首次提出了高效电网图形实时交换技术规范,实现了电网图形描述的规范性和互补性的统一。 在国家质检总局质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核高基和国家 863 等项目的支持下,联合 20 多家单位开展攻关,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获授权欧亚专利 1 项、国家发明专利 10 项;软件著作权 4 项;发表论文 18 篇;相关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整体国际领先水平。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CIM/E 模型处理效率提高近百倍,CIM/G 图形解析效率提高约 20 倍,为欧洲和北美等世界各地调度机构之间实现大电网实时在线协调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标准成果与国际同类标准相比,适用范围更广、应用规模更大、实时性更好。 作为 IEC TC57 标准体系中的核心标准,标准成果已被其它国际标准所引用;两项标准已成为相关国际市场招投标的技术标准;相关产品已应用到巴西、菲律宾、老挝、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标准成果已在全国 43 个省级及以上电网调控机构和 403 个(占比 78%)地级调控机构部署应用,并逐步推广到县调、配调、变电站和发电厂。同时,在轨道交通、石化石油、水利枢纽、新能源控制等工业控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基于物联网的“多表合一”智能电表箱
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到“以基础设施智能化、公共服务便利化、社会治理精细化为重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建设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层面明确了“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的政策导向。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质检总局、住建部和电网公司共同推进“多表合一”信息采集。目前,智能水气热表计的研发已基本成熟,但标准、规约都不统一,如何整合存在一定困难,做好技术标准顶层设计非常关键,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考虑设计一个便于多种表计共同接入的技术共享平台,更有助于‘多表合一’的推广,因此,我们立项研发基于物联网的“多表合一”智能电表箱。该电表箱立足积木式组合模式,将水电表集抄系统、宽带接入设备、综合信息推送系统统一整合,基于窄带物联网及485通讯协议实现智能电表箱集抄水表等多表合一功能,通过综合信息屏实现用户及电网企业之间的用电信息数据直接交互,智能电表箱集成ONU等设备实现用户互联网宽带入户功能,实现电表箱运行工况(温湿度监测、非正常开启)实时远程传送及自动调节功能。
基于自动分类聚类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智能客服体系研究与应用
该成果承接了公司创建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省网企业行动方案工作要求,解决了话务繁忙时人工客服不足、传统知识支撑能力弱、人工质检效率低下等问题,在南网率先完成智能客服体系建设,达到减员增效的精益管理目标,为南网五省区客服中心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典范。智能客服覆盖 36 个多轮业务场景,场景覆盖率 100%,为客户提供电费查缴、停电查询、业务办理等全场 景智能机器人服务,在南方电网互联网客户服务平台(微信公众号、网厅、掌厅等)上线应用。提供秒级搜索能力,提供契合用户需求的场景化设计,支持来自微信、电话、网站等全媒体的文本、语音知识搜索。已应用于公司客服中心及19个地市局,累计4000万的浏览量,建立超过2300条业务知识模型以及超过220万字的知识库体系话术,有效支撑了智能IVR、智能在线客服的服务。依托智能客服机器人小赫兹,在南方电网全渠道上线。利用自然语言与用户进行多轮对话交互,结合智能知识库为客户提供集业务咨询、办理一体的智能自助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7*24小时智能服务,让用户“主动说”,不再“等”和“按”,直达用户需求。智能质检应用引入科大讯飞语音转译技术,由智能机器人实现 14 个质检项(如敏感词、情绪、工单派发等)。 本研究进一步实现由人工智能取代耗费时间多的重复性工作,24小时不间断为客户提供服务;依托于智能知识库模式模型,建设全网首个的智能客户经理知识库,加大人工智能在一线基层的应用;实现95598来电普通话录音质检率由 3.5%提升至100%。
基于人工智能技术95598智能知识库全渠道服务策略研究与应用
该项目在中心首次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客户服务领域的落地应用,需要打破传统简单树状存储型知识库不能满足多渠道、满足海量知识的高效、便捷、准确检索以及关联知识精准推送的壁垒,在确保供电服务专业知识的规范性、标准化的同时,需要兼具智能服务的需要具备客户化、差异化的特点,同时满足全网各省、产业公司的智能知识管理体系拓展应用需求。智能知识库方面通过智能知识体系建设,构建“业务+区域”知识框架,完成业务知识场景化、原子化拆分,依托“地域、角色、渠道”三级知识维度管理应用策略,贯通95598电话、网站、掌电APP等线上线下多渠道知识信息共享与统一管理,云上部署95598智能知识库有效支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服务人员在线知识查询与管理应用,覆盖一线网点2.03万个,提高企业整体的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智能客服方面通过深化应用全渠道智能知识体系,支撑95598电话、在线服务渠道,以及服务省公司线下自助服务终端的智能问答场景,向外部客户提供精准智能的语义理解与知识查询服务,通过向客服专员实时推送基于客户表述的知识点,实现智慧座席支撑,基于人机协同的智能服务模式,应用实时语音质检以及在线渠道后台机器人功能,向人工座席实时推送优质服务话术及支撑知识。
火电厂全过程智能燃料系统研发与集团化应用技术报告
该科技创新的实践应用,实现了燃料日常工作规范化、数字化、自动化,降低了燃料人员劳动强度。确保了燃料量质价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实时性、精准性,提升了火电企业整体燃料管控水平及集团化战略决策能力与集中管控能力。该管控流程通过规范燃料业务流程、改造燃料设备、采集原始数据、建设软件平台、加强过程控制等系列行之有效的管控措施,杜绝了关键环节人为干预,实现燃料业务过程全流程闭锁管控,有效解决了燃料管控难的问题,有效防御了燃料管理关键环节关键岗位的廉政风险。 该科技创新成果,提高了燃料质检的公平公正性,通过该重大项目建设,在全集团建立了公平公正燃料质检体系,电厂及供应商诚信度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实现了科学节能减排,通过数字化煤场建设,建立了精细化收耗存对应量质价管理,为配煤参烧及智能采购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科学节能减排做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