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力物联网构建配电室直流屏蓄电池远程充放电运维系统实现直流屏蓄电池组智能管理
针对效率低下的测试方式,设计人员反复论证,以其专有技术对仅有1组后备电池的直流系统研制出远程自动核容维护装置。该装置一次性安装设备,后续运维操作均可远程操作,解放人力,节约运维成本,测试数据实时记录,运维单位可精准掌握所辖各组后备电池的状态,及时科学的维护蓄电池。配电房直流屏蓄电池智能运维设备,每套设备支持9节电池,实时采集各节电池数据,将电池电压和容量信息传输至后台分析管理,接受后台控制设置参数、启动容量测试等;可远程或现场对蓄电池进行逐 节容量测试,支持 0.1C~0.3C放电电流测试;支持单节0.1C充电;对高于或低于浮充电压的单节电池进行 充放电均衡,支持浮充状态下主动均衡功能,均衡电流最大0.1C。仅有1组电池后备的情况下,若整组放电核容测试,一旦市电中断须电池供电时,此时整组的后备时间就会因核容测试而减少,甚至没有后备能力;而本产品的逐节测试,是单节核容测试,整个测试过程中只有一节电池是降低了后备时间的,其余八节后备时间不变,这样后备时间始终保持在原后备时间的88.9%以上。 项目的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配网供电局基站的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对于全省基站建设将起积极推动和规范作用。本项目的成果同样对整个行业的基站建设将起示范引领和积极的推动作用,将蓄电池组及每节蓄电池存在的问题透明化、具体化,同时增加了大数据的累积,给决策层的电池采购、选型、机房建设、运维的投入、储备提供了强大和客观的数据。本项目的成果对基站动环系统建设将起到示范引领和积极的推动作用。项目研发的蓄电池智能运维系统可以通过平台远程操作,同时记录电池状态、端电压、电流、测试日期,单节电池电压、内阻、温度、电导等数据。大力推进电网网络化管理的标准化工作,为实现电力通信网络化管理打下基础,为蓄电池及蓄电池组的后期运维及事故预防提供关键的数据支撑。
基于群体数据融合的高压互感器计量性能远程在线评估技术与应用
电能贸易的公平性是推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电力体制改革的基础,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是维护电力公平贸易和电网安全运行的重要支撑。高压电能计量系统由高压互感器、电能表和二次回路组成,传统技术无法满足电力现货交易模式下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新要求:频繁停电严重影响供电可靠性,导致超期未检设备占比37%,实际发现的失准设备约1%,每年花费的数百亿检定费有99%的浪费;现场运维设备超20种,单体最大重量达8吨,试验空间有限,平台搭建难,运维效率低;缺少二次回路和电能表实时监测手段,无法准确及时开展异常状况的现场运维。高压电能计量系统的在线评估及高效运维已成为行业公认的世界难题。项目组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取得系列创新成果。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3项,参与制订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6项、企业标准2项,软件著作权5项,发表SCI及IEEE论文8篇。经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017年至2020年,获得电力、计量等一等奖2 项。项目成果首次实现了高压电能计量系统的在线评估和高效运维,填补了该领域国内外技术空白,已在山东等31个省市开展了大规模工程应用,覆盖能源、高铁等领域30余万用户。本项目成果有力支撑了各行各业的可靠和公平用电,引领了电力行业相关领域的技术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