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kV交流系统用复合外套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10kV多腔室间隙避雷器研发及应用研究技术研究
本课题所研制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应用电弧产生的高温高压进行吹弧直至电弧熄灭,在泄放雷电流的同时不会引起继电保护装置动作,供电的可靠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空气具有极佳的绝缘自恢复性能,可耐受多次雷击,相比于金属氧化物避雷器,运行寿命更长。适应国内自然环境条件和电网不同工况下的运行条件,充分体现多腔室间隙避雷器无氧化锌阀片、结构简洁、安装方便、运维简单等优点 10kV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具有防雷效果显著;通流容量大、故障率低、少维护、寿命长;环境适应性好,无阀片失效和受潮问题;重量轻、便于安装;成本低、可广泛推广等优点。市场容量巨大,按照10kv配电线路30%覆盖率计算,南方电网地区市场容量约970万支。目前正在通过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展成果转化。可进一步拓展,采用S型或螺旋型排列方式等,增加腔室间隙串联级数,研发110kv~500kV的多腔室间隙避雷器,将对输电线路防雷产生巨大价值。可进一步提升,提高生产工艺缩小电极间距等措施,增加单位长度的腔室间隙的串联级数,可实现雷击工频电压全相位无工频续流。
交流电力系统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使用导则
1000kV交流系统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技术规范
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状态评价导则
±500kV 直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带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研制及应用
±500kV 直流输电线路是我国大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送电距离长,输送容量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500kV 直流输电线路由于自身绝缘水平和耐雷水平较高,线路故障再启动功能动作速度快,对雷击短时故障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国内外在设计建设时,一般都没有考虑特殊的防雷应对措施。然而据统计,实际运行中±500kV 直流输电线路雷击故障依然占有较大比例,极闭锁引起的紧急故障停运时有发生,大负荷情况下给系统造成较大的冲击。±500kV 直流线路防雷形势十分严峻。针对±500kV 直流输电线路,我国目前采用的防雷改造措施主要有降低接地电阻、减小保护角和安装塔顶避雷针,但是在落雷密集区域和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使用效果很不理想。随着我国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建设力度的逐年加大,研制开发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用雷电防护装置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经验表明,线路避雷器可以有效提高输电线路的耐雷水平,是当前线路防雷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线路避雷器的应用目前还仅限于 35-500kV 交流输电线路,尚未涉及到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领域。国内外至今还未有±500kV 直流线路避雷器挂网运行的工程实例。正是基于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对雷电防护装置的这种迫切需求,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组织研制了±500kV 直流系统用线路型带串联间隙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以下简称“±500kV 直流线路避雷器”)。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交流输电线路用复合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一种电力避雷器高压测量试验测试接线装置
随着技术的发展,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应用范围逐渐扩展并最终成为电力系统中避雷器选择的主流类型。随着电压等级的升高,避雷器的体型越大,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多节避雷器往往距离地面达到5m以上。 避雷器洲漏电流试验是考察氧化锌避雷器内部绝缘状态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现场试验时,试验人员需要使用绝缘梯子或者升降车等手段进行接线,为调整试验线与避雷器之间接线的角度,需要多次登高作业。这种方式较难满足接线与避雷器90°角的要求,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也存在较大安全风险。 现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对电网的可靠性也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尽可能缩短停电时间、提供可靠的数据、及时准确的分析出各项试验结果,尽快复电。另一方面,依据《电力设备检修试验规程》Q/CSG 1206007- -2017 规定,氧化锌避雷器直流1mA电压U1mA及I0.75U1mA下的泄漏电流为必做预试项目,其中110kV及以下试验周期为6年/次,220kV. 500kV避雷器为3年/次,预试工作量大,而且试验人员在日常预试工作中发现,氧化锌避雷器停电试验中测试数据总是偏差很大,重复作业偏多,影响预试效率,因此研制一种避雷器高压试验接线工具降低试验异常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