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信数据流通网络(TDN)白皮书2023
本白皮书以促进数据要素价值高效和可持续释放为目标,针对数据流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挑战,围绕解决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性难题,分析数据可信流通的基础原则,提出了可信数据流通网络(简称可信数网,TrustedDatacirculationNetwork,TDN)的概念。通过分析业界实践和深入研讨,凝聚各方共识,对TDN的总体功能、网络结构、建设思路、关键技术、应用场景、规范保障等内容展开全面分析和研究论证,并予以详细阐述。本报告亮点如下:一是首次提出可信数据流通网络(TDN)的概念。TDN是以数据可信流通为基础原则,以“全国互联、数据可信、流通安全、全程可溯、贡献可量”的核心能力为目标,而构建的数据流通基础设施。TDN基于分层次的网状结构,通过建立顶级节点、枢纽节点和子节点,以实现数据、算力、网络等跨区域、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价值共享。二是明晰TDN的可信数据流通关键技术范畴。从保障数据隐私安全、流通过程可控可信、跨节点跨平台跨技术互联互通等角度归纳、分析实现数据可信流通的关键技术方法。主要包括隐私保护、使用控制、信任保障、互联互通等四大类技术,在TDN的互联基础层、资源接入层、计算控制层、流通服务层等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三是全面梳理TDN应用场景和标准体系。首先分析可信枢纽节点的建立对公共数据授权运营、企业数据流通、数据交易这三种典型的数据流通场景的作用及应用效果,进而提出在数据流通的各个环节、相关的技术要求、行业应用要求以及节点落地建设等方面需要统一的标准规范。由此TDN的建设思路不再是独立松散的模块组合,而是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可实操可落地的解决方案。四是展望TDN的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出建议。为实现数据要素价值的全面释放,政产学研各界将切实的从技术创新、试点示范、服务生态、标准规范等方面加快推进可信数据流通网络的落地,奋力实现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和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目标。
区块链+隐私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
随着以“数字新基建、数据新要素、虚拟新经济”为核心特征的数字经济发展的全面来临,全球各国和产业界都高度重视区块链基础设施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欧盟区块链服务基础设施EBSI、印度国家区块链框架NBF等国家级重大工程先后启动建设。区块链是我国为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区块链自主创新能力而谋划布局的数字经济“新型基础设施”,以代表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互联网为主要应用场景,以网络标识这一数字化关键资源为突破口,推动区块链的应用发展,发挥实现新基建的引擎作用。为了进一步凝聚产业共识,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规模化发展,启动了区块链系列报告编制工作,希望能够有助于产业界和学术界凝聚共识,更好地发挥区块链作为基础设施的作用,为技术和产业变革提供创新动力。本报告聚焦“区块链+隐私计算”方向,通过理清“区块链+隐私计算”概念,分析“区块链+隐私计算”核心挑战和发展路径,将有助于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与隐私计算融合化部署,优化区块链基础设施性能,推动区块链基础设施规模化落地。
2022-2023年度全球数据合规与隐私科技发展报告
2020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首次在中央顶层文件中将数据列为新型生产要素。近年来,数据要素的重要程度提升,数据市场进一步完善。与此同时,AI大模型迭代和算力升级则深度激发了数据价值,然而,数据流通与安全合规之间的不对称却呈现加剧的趋势。为寻求发展和合规的平衡,全球范围内的隐私科技和数据合规产业也迎来了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安永与赛博研究院联合发布第三期年度《全球数据合规与隐私科技发展报告》。本报告全面梳理了国内外数据安全与算法应用的合规体系,对隐私科技的概念、内涵和外延进行更新,并通过对近百家头部企业的问卷调研,覆盖金融、科技、媒体与通信、消费品、生命科学、制造业等行业,客观了解企业数据合规的现状与隐私科技的需求,最后为国内外企业数据合规实践提供参考案例与创新思路,供业内参考。
2023年AIGC数据安全与算法治理报告
当前,随着以“算力新基建、数据新要素、AI大模型”为特征的算力经济时代来临,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掀起人工智能新一轮浪潮,全球人工智能发展逐步从“探索期”向“成长期”过渡在技术和产业上进入重要转型阶段。在此背景下人工智能发展和数据、算法安全问题深度交织融合影响用户隐私、公民权益、商业秘密、国家安全等各个方面,AIGC的创新应用和数据安全治理工作也进入全新的阶段。本报告重点聚焦并梳理了人工智能应用中较为独特或更突出的安全问题,全面分析了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数据安全和算法治理的主要现状和最新动态,基于全球相关治理实践和我国实际情况,构建了AIGC数据安全和算法治理框架。
隐私计算白皮书(2022)
本研究报告亮点如下:纵览发展历程,明确当前进展根据隐私计算技术出现、发展、落地到广泛应用的不同特点,梳理隐私计算发展阶段,明确当下发展阶段并研判未来发展前景。把握技术前沿,洞察发展趋势作为数据安全流通的关键技术,隐私计算技术向推动应用落地的方向持续发展,可用性和可信性进一步增强。通过对技术发展的前沿进行整理和分析,洞察隐私计算技术发展趋势,为落地应用搭建桥梁。聚焦应用实际,凸显应用优势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全面梳理隐私计算在实际数据流通中的最新应用情况,深度剖析隐私计算发挥巨大价值的内在逻辑,更加清晰地回答“隐私计算与传统数据流通技术相比有何优势”“哪些特定创新场景只有隐私计算能够解决”等问题,进一步明确隐私计算优势,促进隐私计算应用发展。综述行业现状,梳理发展热点通过对隐私计算商业模式、市场规模、科研、开源、互联互通等行业情况进行综述及分析,梳理隐私计算安全性、性能、互联互通、合规性等发展热点,把握行业整体脉络,为战略布局提供参考。
面向配电的全业务智能网关的研究与运用
配电智能网关具备异构终端快速接入、边缘计算及容器功能,本地计算在靠近物或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提供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本地化智能服务,满足数字电网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适用于国内配电网中配电房、台架型配变、户内外开关站、箱式配变、低压配电柜等配电设备的智能化建设改造,还可以应用到智慧工地、智慧园区等业务场景。获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2项。 自2018年开始,配电智能网关已经在广东佛山、肇庆、海南乐城、广西南宁等地市试点应用。 后开展规模化运用, 全网共推广建设152个项目点。2019年作为南方电网标准设计和典型造价(v3.0)智能配网建设关键设备进行推广,在2020年全南网范围新建配网项目全面推广应用。实现了基于边缘技术架构,利用容器等虚拟化先进技术,集成路由器+交换机+数据采集+边缘计算一体化的模式,统一物理模型,结合简单易行的传输技术,实现配电智能网关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共享,满足多业务融合需求,使基于智能网关的智能配电房解决方案具备简单、经济、安全、有效的优点,极大优化了智能配电建设和运维模式。
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及在电网领域的应用探讨
毫米波感知技术具备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毫米级测量精度和变化感知能力、非接触式无隐私侵犯等典型特点,已在智能制造、智慧家居、智慧养老等领域广泛应用。本报告在介绍毫米波感知基本原理和典型场景应用案例基础上,针对电网建设与运维领域的行业痛点,探讨介绍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的潜在应用方向,包括输电线路毫米波成像巡检、巡检无人机毫米波避障、铁塔深基坑作业人员生命体征毫米波感知、毫米波电网要地入侵监测、5G毫米波通信感知一体化、毫米波坝体/边坡形变监测、风机叶片毫米波探伤等方向,详细分析了先进毫米波感知技术在这些应用方向的能力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