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建立与电力现货市场相衔接的需求侧响应补偿机制 增加用户侧储能的收益渠道
4月10日,河北省发改委印发《河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文件提出:到2025年全省布局建设新型储能规模400万千瓦以上。
考虑用户充电决策行为的电动汽车充电引导策略
快充站(fast charging station,FCS)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的重要能源供给设施。随着EV的推广应用,快充负荷也逐渐攀升,对配电网运行产生了一定影响。然而,快充负荷作为一种需求侧响应资源,可通过有序充电控制缓解EV接入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文中提出考虑用户充电决策行为的EV充电引导策略。首先,考虑动态交通路况影响,利用出行链理论构建EV移动模型,进行用户出行模拟,并刻画剩余电量的时空分布。其次,考虑剩余电量、充电设施分布与充电服务价格,利用后悔理论构建用户充电决策模型,并刻画充电负荷时空分布。然后,以配电网网损最小为目标,构建充电服务价格优化模型,通过优化公共FCS的充电服务价格,引导充电负荷时空分布。最后,对不同服务价格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小容量车型的引导效果更好,且用户时间消耗等效折算系数越大,文中方法对充电负荷引导的效果越好。
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方法
为应对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力系统带来的新挑战,提出了一种计及线路优化投切限流的含风电电网扩展规划模型。首先,从系统负荷变化引起常规火电机组启停的角度出发,将典型场景下的短路电流约束转化为对应机组启停状态下的约束,通过对风电场集电系统的结构等值研究风电场的等效表达式,引入考虑风电接入的短路电流约束。然后,确定电网扩展规划总体思路,以总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综合考虑储能、需求侧响应以及短路电流约束的电网规划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求解。最后,以IEEE-RTS 24节点系统为例,通过设置不同的案例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基于NNC法和DMC算法的CCHP型微电网两阶段调度
冷热电联产(combined cooling, heating and power,CCHP)系统与微电网的结合有利于促进消纳可再生能源,为了提升CCHP型微电网的经济性、环保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两阶段优化调度模型。离线优化阶段基于需求侧响应策略,建立了基于归一化法向约束法的多目标规划模型,并用熵权-TOPSIS法筛选最优结果。在线优化阶段建立了基于动态矩阵控制算法的有限时域优化模型,对离线优化结果进行跟踪优化和反馈校正,以降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最后,设计对比方案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优化模型的有效性。
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需求侧响应促进新能源消纳量化分析
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导致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需求侧灵活性资源重要性凸显。现有的需求侧响应研究多针对尖峰负荷问题,对需求侧响应资源促进新能源消纳的量化研究不足。针对这一问题,首先建立多类型需求侧单体灵活性资源调节模型;其次,分析需求侧单体灵活性资源调节特性,建立海量需求侧单体灵活性资源聚合调节模型;然后,构建基于时序生产模拟的需求侧响应促进新能源消纳量化分析模型;最后,以省级电网为算例开展仿真研究,分析多类型需求侧响应对新能源消纳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可平移负荷、可转移负荷均可改善新能源消纳能力。
南方电网报:“虚拟电厂+储能”破解需求侧响应难题
平陆储能站是南方五省区首个市场化独立运行的大容量共享储能电站,年调峰能力在5000万千瓦时以上。
免疫机制下的配电网安全防御系统构建
能源结构的调整与智能电网的发展,使配电网成为支持需求侧响应、承载大量分布式电源与可平移负荷的重要平台。配电网供方主导、单源辐射状的运行模式发生根本性变化,供需互动、源-网-荷-储多元协调的智能化新型配电系统逐步形成。 作为实践“电能替代”战略的终端环节,智能配电网以电力为纽带,以先进的互燃气系统、热力联网信息技术、储能及多种能源转换技术为基础,实现与交通系统、系统等领域的互联。 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应用使配电信息物理系统逐步完善未来的智能配电网将发展为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智能化系统以“管住中间、放开两端”为主导思想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开展,使配电网成为汇集发电聚合商、配网运营商、负荷聚合商等多利益经济体的交易平台。各利益主体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多方博弃,将深刻影响着未来配电网规划建设、运行调度等谱多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