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
随着电网建设规模和电网系统日趋复杂,电力体制改革、电网智能化等环境变化和网络安全性提升的要求,信息技术对于电网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撑作用日趋重要,特别是在电力建设与企业管理中的推广与应用,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研究一直是信息化专业的热点和难点,受行业信息化发展水平、人员职责及技术水平、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信息化应用不同技术方式、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等因素影响,给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的研究带来较大影响。国内外及行业内外有相关的成果及经验可借鉴,但缺乏一套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完整的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南方电网公司基于电力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水平,遵从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了信息化项目计价标准研究应用工作,2012 年颁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试行)》,2017 和 2018 年结合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修编颁布《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2017 年修订版)》,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2018 年修订版)》。标准梳理明确了公司信息化项目分类标准;确立各类项目费用构成,定义和规范了相关工作内容范围和计算方法;通过对历史项目数据的挖掘分析,形成信息化项目主要工作量的参考标准;依据国家、行业、公司相关标准规范要求,测算形成相关取费标准;针对 Iaas、Saas 及主要设备价格水平建立测算模型,形成相关价格水平的更新机制,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南方电网公司的完整的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历经 6 年的应用和修编完善,为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项目计价提供了标准参考,指导信息化项目合理造价。为南方电网公司加强信息化项目投资管控,合理分配信息化投资、规划信息化项目建设,强化信息化项目各环节成本精细化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促进了信息化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应用成效提升,更好的支撑电力工程规划、建设、运行及企业管理发展,进一步推动电网的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为电网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的保障。《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方法》基于南方电网公司信息化规划编制,具有电力行业特性内涵,提升了信息化项目计价方式方法,具备在电力行业内借鉴推广价值;并且,积累大量的基础资料和有益的编制方法,为电力信息化计价标准提供实践考证,并可借鉴到其他行业。
博微电力技改检修造价软件
电力技改检修造价智能管控以2015年版《电网技术改造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和《电网检修工程定额及费用计算规定》为依据,通过对电力技改检修工程造价工作流程的梳理,研究工程费用异步并行计算、多模式串匹配数据处理、资源智能推荐知识库构建及工程造价计算过程反演等关键技术,实现工程智能化录入,快速组价,降低预算编制人员的专业门槛,满足工程批次建设要求。 本项目主要用于电力技改检修工程编制估算、概算、预算、结算及工程审核等工作。
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研究
本研究以新电改宏观政策影响及台风抢修工程现实问题为研究背景,以大样本工程数据调研及统计分析为研究基础,以科学提出合理的台风抢修工程计价标准为研究目标。 本研究基于现有电网台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的空白及电网抢修工程结算中实际存在的争议,以电网抢修工程管理相关文件、规程规范、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结算资料等方面基础资料为编制依据,参考现有计价体系,采用“理论综述--实践总结—问题导向—数据挖掘--标准制定--测试反馈”的方式开展研究工作。 通过分析国内外台风抢修工程特点、计价依据现状,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各省针对台风抢修工程的现行结算方式,归纳台风抢修工程全过程项目管理流程;在总结台风抢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对抢修工程成本构成进行研究;通过对南方电网公司近三年抢修工程大样本数据统计与分析,确定抢修工程计价标准适用范围;在充分分析台风抢修工程特点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抢修工程成本构成;根据费用项目划分原则,结合基础调研分析得出的人材机耗量水平,形成预算定额与计算规定,并最终形成台风灾后抢修工程计价依据标准;通过实例工程测算来验证标准的适用性与实用性;提出了一种电网台风抢修工程的力能组织预测方法,对自然灾害破坏规律进行深入探寻以提升电网对灾害的防御能力。 研究成果已在南方电网公司范围内全面推广,可作为编制和审批电网台风灾后抢修工程预算、结算的基础依据,在规范电网台风抢修工程预算编制和经费支出、维护工程建设各方合法权益方面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广东省2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框架招标扩大工程量清单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为响应南方电网基建配网框架招标相关要求,加快基建配网项目的建设进度,提高工程管理工作效率,结合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情况,创新基建配网项目管理方法,2017年试点开展基建配网施工框架招标。配网施工框架招标采用“清单+定额”的方式计价,而框架招标扩大清单是开展基建配网施工框架招标的必要条件,因此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基建部于2017年10月启动了《广东省2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框架招标扩大清单》的编制工作。《广东省20kV及以下配电网项目框架招标扩大清单》标准按《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2016年版)》规定的项目划分,共分为11章,合计1294个扩大清单。本扩大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为全费用包干价,由清单编码、项目名称、项目特征、计量单位、工程量、单价及合价组成。扩大清单是在清单计算规范基础上,结合配网项目标准设计和常规施工方案,对清单进行了科学合理的二次组合,这种二次组合而成的清单,能规范工程计量、计价行为,按正确的方式统一计量计价标准。清单可按一定顺序和章节内容进行编排,通过造价软件能方便有效的集成数据库文件,方便而高效直接应用在配网工程的预结算编制过程中。自2018年起应用至今已经在广东19个地市实际应用了两年半左右的时间,其中2019年广东电网公司基建部组织对标准进行修编,预计后期应用期间,需1~2年修编一次,以更好贴合实际使用。基建项目配网框架招标的施行和扩大清单标准的应用,使配网项目建设周期缩短至少三个月,优化了配网施工招标工作,为招标权限由地市局改为由省公司统一招标创造了有力条件。同时,施工单位提前参与设计阶段图纸的审查,减少了后期变更风险,为设计施工一体化创造有利条件。扩大清单标准规范了配网项目计价行为,有效避免了配网造价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而导致的造价偏差,有利于推动配网项目全过程造价管控的提升。
电网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探索与实践
为应对经济新常态下用电市场增速趋缓,电力市场改革等外部经营环境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经营主体价值意识薄弱、经营活力不足等问题和矛盾,全面支撑公司“一六八”新时代战略体系,国网陕西电力将市场交易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电网企业创新构建并实施内部市场化管理,推动企业精益化管理和高效化运营。 一是建立交易架构。沿“业务链”将各层级单位、部门、直至最基层供电所等运行单元,全部转化为独立的交易主体 894 家,模拟市场独立运行;沿“价值链”分解交易主体业务职责,将售电、发电、输电、规划、建设、运维等 590 项业务活动转化为能够交易的产品和服务,作为交易对象。 二是量化价值贡献。参照市场定价规律和市场价格可得性分类别核定交易价格,并从业务量、收入与成本、内部利润等多角度分析,逐业务、逐类别、逐单位确定价值量化及价值贡献计算方法。 三是加强市场协同。通过调整预算编制模式、经营评价方式、结算和报告机制,引导资源配置,落实经营责任,保障内部市场化管理顺利运行。 四是优化考核方式。建立“效益为先”的分配机制,加大价值贡献和薪酬挂钩力度,将价值贡献与各单位工资总额和企业负责人薪酬“双挂钩”,强化差异化考核,发挥工资分配的杠杆作用,推动内部市场化管理取得实效。 五是完善配套措施。制定制度标准,开发信息系统,开展宣贯培训等,丰富内部市场化管理手段和措施,为内部市场的高效运转发挥重要支撑作用。 通过开展内部市场化管理实践,公司价值创造能力持续提升。经营效益和效率的提升极大提升国网陕西电力投资能力,通过将薪酬与价值贡献挂钩,各级单位、部门和全体员工的市场意识、价值意识和服务意识被全面激发,为其他电网企业和大型国企在提高经济效益、发挥社会效益方面提供了可推广、可借鉴的有益经验,填补了电网企业内部市场化管理的实践空白。
云南省高海拔或高落差地区措施和费用研究
云南省怒江州、迪庆州,属于国家重点扶持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范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堡垒”。现行电网工程计价体系在云南迪庆、怒江等“三区三州”适用性较差、部分项目无计价标准可用、匹配的人材机调差文件缺失、措施项目及费用与实际存在偏离、施工成本与计价体系费用标准差异较大等问题随着投资规模加大而凸显,完善该区域电力工程计价标准的呼声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针对云南省高海拔及高落差地区开展措施和费用的研究和应用显得迫在眉睫。 项目研究成果弥补了高海拔及高落差地区部分项目无计价标准可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电网工程计价体系,形成了规范的高海拔及高落差地区措施和费用标准,有助于合理确定工程造价,为电网建设工程概预算编制、招投标控制价制定、工程结算提供计价依据。在现行电网工程计价体系下,云南省境内电网建设工程执行不同的计价体系,这种计价管理模式下,加大了造价管理工作的难度,不利于造价管理和投资精准管控,影响电网工程建设进度。本项目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的体现,项目研究成果为加快推进“三区三州”脱贫攻坚农网改造升级建设,确保按期实现怒江、迪庆地区农网改造升级目标,助力怒江、迪庆深度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全面实现小康贡献了一份力量。通过研究高落差地区施工平台搭建的技术标准和费用标准,减少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减少了林木砍伐,避免了施工对地表层的破坏,同时避免了地表受施工污染,为云南省“绿水青山”的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项目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电力计价体系的适用性,解决“三区三州”长期电网建设计价依据不足、适应性不强的问题,规范相关地区电网建设工程造价工作,积极承担起国家战略的属地责任。本课题形成的《云南省高海拔或高落差地区措施和费用标准》将广泛应用在云南省“三区三州”地区电网建设工程造价管理中,相对精准的计价标准对建设预算精准编制、投资精准管控等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管理效益显著。项目研究工作受到南方电网公司书面表扬,肯定研究成果在“三区三州”地区电网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项目成果也在2019年全国电力工程造价与定额管理工作会议公开发布。
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控体系研究与应用
国家电网公司是资产密集型企业,项目预算是公司预算管理的重中之重,是持续提升公司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基础。2014 年计划、预算安排基建、技改、营销、科技、信息化等各类项目投入共 4569 亿元,占公司当年建设运营可控支出总额的 70%。各类项目的持续高水平投入对公司项目预算管理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严格有效控制各类项目投入,开展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控体系研究,提升项目预算管理水平,对于公司持续提高投入产出水平、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作用。 项目研究取实现重要创新,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本项目是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预算管理办法》以来,我国第一部打破业务与财务壁垒,深入业务前端,实现业财融合,实现预算从指标到项目、全面分析研究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控体系的研究报告。项目预算全过程闭环管控以价值引领为核心,坚持集约化、精益化理念,以风险防范为重点,以投资效益为目标,以项目储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考核四个环节为闭环,系统研究包括项目储备审查、投资能力管控、项目执行控制和投资回报挂钩等四大管控机制,构建拥有项目预算全链条管控系统的项目预算管理体系。公司组织系统内科研机构国网能源研究院、27 家省公司、各产业金融单位、2 家信息系统设计单位、1家管理咨询机构、1 所高校开展研究,参研逾 160 人。国研中心、财政部财科所、社科院、清华、北大等验收评审专家一致认为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基于工业化装备升级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资源效率量化研究
五、成果简介 国家电网公司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实施,并首次提出了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新理念、新要求。组织开展了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研究与应用,从工程设计、施工装备、工程组织、标准规范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和试点建设工作。先后组织开展9项试点工程,30项扩大试点工程,100项示范工程及563项机械化施工工程,逐渐形成了“机械化施工技术体系”。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全面推行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技术,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工艺、主要工器具、施工装备等与现行定额体系在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与水平、材料消耗种类与数量、施工机械规格与配置等方面的不匹配性日益凸显,给建设管理单位在输电线路工程建设设计、评审、招标、结算等造价管理相关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更不利于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此,国网定额站组织多家单位开展了基于工业化装备升级的输电线路工程施工资源效率量化研究的系列工作,先后组织开展了输电线路全过程机械化施工技经分析、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计价依据研究(第一阶段)、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计价依据研究(第二阶段)的研究。 研究首先采用损益平衡分析法、正负效益平衡分析法进行单指标分析和多指标综合比较,探索输电线路工程全过程机械化施工的成本和效益。接下来采用“工艺对比—定额测算—综合分析”的系统化研究框架开展机械化施工补充定额的测算,成果包括工地运输、基础、组塔、架线及附件安装五类工程补充定额共计193条,形成七类新型机械设备台班定额共计16条。该成果有利于完善电网工程建设计价体系,适应打造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需求,实现机械化施工工程造价可控、在控的要求,满足电网建设投资规范化管理和电网建设项目规范化管理的需要。 课题研究是为满足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要求,深入挖掘输电线路工程机械化施工基本内容体系及计价依据而开展的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是为提出科学的输电线路工程计价体系,创新计价思路与方法、完善计价原则与内容而开展的一项创新性研究工作;是为提升输电线路工程技经精益化管理水平,重视理论方法创新与科学实践应用而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研究工作。因此,本项目的开展具有较强的时代紧迫性与创新指导性。 研究成果已在国网范围内全面推广,可作为编制和审批输电线路机械化施工工程概预算、结算的基础依据,在规范机械化施工工程预算编制和经费支出、维护工程建设各方合法权益方面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已在多项实际工程中得到检验。
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预算标准研究
国家科技部、财政部颁发的《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财教【2006】163号)、《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南方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科技项目管理办法》(Q/CSG211009-2014),广东电网公司《关于规范科技项目经费管理的通知》(广电科部【2014幻5号)等科技项目政策文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科技经费编制,但由于并未细化到某一具体细项费用标准,如实物量支出数量、支出单价、费用支出总量,对于工作量也并未给出可供参考的评估规则,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就导致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经验和自身学术能力预估,特别是在技术路线不明确的情况下,易造成费用支出总量的不合理预估,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技项目预算标准体系,以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本项目通过划分基础性、前瞻性和应用性三大类科技项目科研活动,形成科技项目划分,并按分解的科技项目划分规范,分解费用科目至各科研过程,解决了科研活动管理欠缺规范性等问题;编制科技项目预算定额和使用指南,解决了实物量单价和经费总量的不合理支出等问题;根据科研活动和研发技术条件/方式,建立工作量评估规则,解决了工作量的不合理评估问题。项目形成的《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预算定额》、《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广东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预算定额使用指南》和1项科技项目经费编制管理软件,填补了国内电网科技项目预算定额体系的空白,其中项目研发的科技项目经费编制管理软件获得软件著作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