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让电网运维检修更智能
随着甘肃主网规模持续扩大,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及精益管理面临更多挑战。作为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数字化建设试点单位,国网甘肃超高压公司推动数字化多业务创新场景落地见效,促进管理模式和作业方式转变。
基于多维数据融合的输电通道智能风险管控技术研究
介绍了输电通道监控及新技术、输电通道智能风险管控平台、总结及发展方向。
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 管控系统
电力生产作业具有点多、面广、散布、规范性强的特性,受客观发展环境和主观发展要求多种影响,电力作业的安全制约要素呈现多样化、不确定性和波动性的趋势。随着上海卓越全球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的架空线入地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上海公司”)面临的电力生产作业任务更加艰巨,作业技术更加复杂,对安全生产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在电网建设过程中,各类新技术、新设备被广泛应用,安全风险防控手段需要同步创新。 但当前电力生产作业仍然面临巨大挑战:一是传统生产作业跟踪、监督及反馈渠道缺乏有效手段,致使项目未按计划严谨执行;二是分包项目安全管控难度较大,安全管控措施落地实施有待加强,安全生产中仍存在较大隐患;三是生产一线结构性缺员,导致现场作业安全监督机制难以有效落实到位。 为此,国网上海公司借助互联网技术,集成应用了大、云、物、移等前沿技术、装备,开发完成了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的生产作业安全管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通过强化作业计划刚性执行、强化安全规范管控、强化现场作业安全监督,创新性的形成基于“互联网+风险管控”技术成果。
国家能源局印发《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工作方案》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紧扣新形势下电力保供和转型目标,聚焦配电网安全运行、供电保障、防灾减灾和坚强可靠等方面安全风险,推动解决城乡配电网发展薄弱等问题,全面提升配电网供电保障和综合承载能力,国家能源局决定开展配电网安全风险管控重点行动。现制定方案如下。
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安全帽
电力现场生产作业具有作业环境复杂,作业现场点多、面广,高空作业、带电作业、交叉作业等高危作业频繁,作业任务量大、繁重等特点。因此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人为不安全行为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旦暴露在具体的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风险,一旦风险失控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人身伤亡和设备损失安全事故。 早期的现场安全管控工作仅仅依靠文件要求、文字反馈、现场检查、暗访等手段来有效地提高作业现场安全管理水平,但对于电力施工“点多、面广、周期不定”的特点,却不能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对作业现场进行监督,同时还需要耗费大批人力、物力、财力。 为了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安全风险管控,公司研发了“电力作业现场移动视频视安全帽”管控系统,利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红外感应技术,形成了泛电力物联网一智能AR可穿戴眼镜与红外感应安全帽通过远程信息化手段,主要实现以下目标: 提供一个实现电力作业现场全员、全过程、全专业、多维的风险管控智能化平台,实现全员(地市公司、县级公司、管理部门、生产班组)、全过程(作业前、作业中、作业后)、全专业(变电检修、输电检修、配用电运检、变电运行、电网调度、电能计量等)、多维(电网、设备、作业特点、作业环境、人员因素、现场风险源等)的现场作业风险管控,及时发现现场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实现对生产风险的“事前监测、事中监控和事后监察,使生产管控更加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有效防范安全生产风险,真正将风险管控融合到实际的安全生产中,为国家电网公司《安规》贯彻找到切实的落脚点。
基于大数据的电力生产安全风险管理
安全生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千重大间题的决定》强调要“深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退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意见》文件精神,要求企业要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危害辨识,建立健全分级管控制度的“双控”体系建设的相关要求。习总书记进一步强调,要牢固树立发展决不能以性安全为代价的红线意识,以防范和遇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 目前电力企业,特别是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大渡河流域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域地震烈度高、地质灾害频发,梯级电站群坝高库大、装机规模大,运行安全涉及国计民生,对流域梯级电站群安全风险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2014年大渡河公司提出了“智慧企业”的建设目标,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强化物联网建设、深化大数据挖掘、推进管理变革创新,将先进信息技术、工业技术和管理技术深度融合,围绕实现企业全要素数字化感知、网络化传输、大数据处理和智能化应用,并最终使企业呈现出“风险识别自动化、决策管理智能化、纠偏+升级自主化”的柔性组织形态和新型管理模式。 流域梯级电站群运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平台的建成,实现了安全风险智能感知和识别、风险分级管控和预警,对子提升梯级电站群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大力推动国内外流域梯级电站群的安全生产管理及风险防控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在类似行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具推广应用价值。
输电线路智能运维管理模式及应用研究
当前电网资产规模和风险管控难度日益增大,传统输电运维模式难以适应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存在着增长的电网规模和运检人员结构性缺员矛盾,设备运维水平不平衡不充分,新技术应用尚未形成规模化生产效应等问题,智能技术与生产业务深度融合已成为电网企业安全生产发展的时代性课题。 本成果把握智能化与数字化发展机遇,通过开展输电线路的智能运维管理模式探索,从组织架构及职能分工、作业业务梳理、工作流程设计、标准规范修编、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智能技术研究及应用、数字化员工培养、智能巡检标准体系建设等方面,构建了新的业务组织模式和管理流程,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输电智能管理体系,推动业务模式由人巡到机巡转型,实现输电运维业务的智能化与数字化创新、流程再造和生产组织模式变革。通过推动“机器代人”、促进人工智能与业务深度融合,不仅产生了一批科研成果,累计创造数亿元经济效益,而且在取得技术进步的同时,实现了组织流程、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同时机巡中心被授予南方电网机巡作业支持中心和示范基地,总结形成南网统一推广应用的4本机巡标准手册,推广至南方电网各分省公司,并将输电成果逐步向配电、变电领域输出。项目成果也登上央视一套五一黄金档节目,亮相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电力成就展,连续两次代表南网参加“数字中国”展,接待国网、南网、瑞典、日本、香港等40余家国内外单位参观调研学习,取得的先进成果也得到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