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资金全方位实时监控系统
为丰富资金安全管控手段,着力强化事后资金监控,把好风险最后一道关,公司坚持顶层设计和问题导向,围绕账户、资金、融资、票据等资金管理核心业务,研究确定业务和技术规范,按照分步开发、同步应用、持续完善的原则,规范资金业务处理流程,梳理治理资金数据质量,拓展境外资金业务,构建了境内外一体化资金全方位实时监控系统。 公司自2016年底运行以来,通过系统可全面掌握资金管理信息,动态展示公司银行账户,实时监控资金存量变化,在线监测资金流向,动态预警资金风险,全面反映融资、票据等资金信息,实现资金存量“看得清”、资金流量“管得住”、资金风险“控得严”;在监督资金业务风险、提升管理效率和效益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效,同时也给同类大型集团企业的资金安全风险防范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国家电网公司境外投融资平台建设实践与创新
项目紧紧围绕服务国家电网公司国际化发展,以融资、投资、资金管理作为研究主线,明确境外投融资平台建设的基本思路、关键技术和实现途径。在融资方面,重点研究降低融资成本、丰富融资方式、优化融资结构、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在投资方面,重点研究拓宽投资范围、提升投资收益率、降低投资风险;在资金池建设方面,重点研究建设境外资金监控体系,建立境外资金池。 项目的先进性和创新性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项目对国有企业国际化具有经营示范作用。境外投融资平台建设成果为其它国有企业提供了经验借鉴。目前,国电投香港财资中心、大唐集团香港公司、华能集团香港公司、华电集团香港公司等电力央企香港投融资平台来调研学习公司境外投融资平台建设经验。 项目取得显著经济社会效益。通过境外投融资平台的建设,近年来,公司效益大幅增长。2016年实现利润 2 亿元、同比增长 23 倍,2017 年实现利润 5 亿元、同比增长 146%,净资产收益率 23.5%。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境外资金管控全面加强,风险防范能力显著提升。社会效益得到彰显,国家电网品牌实现广泛传播,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信誉得到有效提高。公司境外美元债 2016年、2017 年连续两年获得财资杂志颁布的中国最佳企业债券大奖,是唯一连续两年获奖的中国非金融企业。 项目推动国内电力行业开拓和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高效的境外投融资管理,提升了我国电力行业国际化布局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
基于“四个一”的电网企业智能化失泄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针对国内国际保密形势发生剧烈变化,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趋激烈,省级电网企业失泄密风险防范面临更大挑战,与此同时电网企业存在保密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保密管理工具和手段相对滞后,保密队伍建设落后等薄弱环节。为解决省级电力公司失泄密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创新性提出从保密工作流程、涉密岗位管理和失泄密信息审查与监管技术防范两个领域实现保密的标准化和智能化,在国网系统上均具有首创性。 基于“四个一”手段的智能化电网企业失泄密风险防控体系建设,是以省级电网企业岗位设置及“五位一体”业务流程为基础,梳理公司涉密信息,汇总编制《失泄密风险库》,统计公司涉密部门、涉密业务流程、涉密岗位、涉密信息数量及风险等级绘制《失泄密风险地图》,并依据《失泄密风险库》信息,对涉密信息及防控手段进行标准化处理,编制《失泄密风险防控作业指导书》,并适应现代保密形势的变化、涉密信息增加及涉密信息数字化趋势,搭建“智能化失泄密信息审查与监管平台”,实现了国家秘密和企业秘密从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管控、风险应急、风险评估全过程智能化管控,有效克服员工的人为因素干扰,提高公司保密管理水平、推动工作管理。转型、实现公司保密管理水平的新跨越。本项目基于国网公司“五位一体”业务流程和省级电网企业岗位设置为框架,对涉密人员处理涉密信息流程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添加“智能化失泄密信息审查与监管平台”省市县公司三级部署,实现涉密信息在日常业务中实时智能化审查和监管,具有较强的推广性。
电网企业基于区块链理念的安全运行穿透式管理
该项目属于电网安全生产领域,由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负责,各所属供电单位参与,是电力行业内首次利用基于区块链理念的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电网安全运行关键指标穿透式管控的创新实践。在提高大数据应用能力、电网风险防范能力、事故应急处置能力、电网安全管理水平、电网安全运行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显著提升了电网运行风险管控水平,为电力海量大数据潜在价值挖掘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方案,对电力物联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项目整合各业务系统数据,开展关联因素分析和综合应用分析,预判电网运行薄弱点、故障及风险等,指导电网规划、建改、运行等各环节工作措施制定及落实,构建了以预防为主的电网运行安全管控体系,极大提升了电网运行安全管控能力,确保了电网运行安全。项目以已有的电网及设备运行、管理等数据为基础,技术及管理基础与各电力企业现状相适应,在电力企业强化电网运行安全管理方面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项目研究涵盖自动化、继电保护、计划、设备监控、系统运行等多个专业,实现了重庆公司及所属32家供电单位纵向实时数据和横向管理数据的贯通、共享,全面提升了电网安全运行水平,保障电网供电质量。项目在减少投资成本、降低运维成本、提高管理水平等方面都将直接或间接地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减少一次性投资约7000万元、减少日常运维费用500万/年、提高劳动效率节约36.3万/年。
职工诉求管理及体系构建研究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进程加快,企业间竞争加剧,人力资本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企业需要结合管理科学、行为科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不断创新民主管理方式,主动服务职工诉求,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升人力资本效率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国家电网公司是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核心思想,持续创新发展职工民主管理,高度关注职工生产生活情况,积极推动解决职工合理诉求。但是,伴随国际化进程的加快,体制改革的稳步实施,职工诉求的行为特征、重点内容等将随之变化,国家电网公司有必要深入剖析职工诉求产生及作用过程,构建一套理论依据强、应用范围广的大型国企职工诉求管理体系,推动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本文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国家电网公司职工诉求管理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义与规范,明确职工诉求包含职工不满申诉、潜在需求表达、组织发展建言三层级内容。通过系统梳理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十家单位的职工诉求历史数据,总结在经济环境、体制改革、文化变迁等因素影响下,国家电网公司职工诉求的阶段变化和本质特征。同时结合对十家单位职工现阶段潜在需求的调研,提炼国家电网公司职工诉求发展规律和趋势,识别职工诉求的特有倾向和管理的重点方向。基于诉求行为的产生及作用机理,把握诉求过程的关键环节,围绕事前主动服务、事中系统管理、事后跟踪反馈,创新性建立一套涵盖诉求管理前端风险防范超前、中端诉求处理完备、后端结果反馈及时的综合性管理体系。
基于业务流程全景管控的“两网”改造风险防控体系建设
为有效防控城市、农村配电网建设工程(2015至2017年国家垫付资金集中进行整治,统称“两网”改造工程)中可能发生的廉洁、法律、安全等风险,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丽水供电公司为试点,开展了《基于业务流程全景管控的“两网”改造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研究实践。课题于2017年底验收并投入应用,两年多来为电网企业基层配电网建设工程全过程管控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也为类似工程实现全风险防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样本。该课题获得了2018年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成果三等奖等奖项。 一、形成了风险防控模型。首次系统性地全面梳理了“两网”改造工程(即配电网建设工程)业务的全流程,建立了基于全业务的风险识别系统、基于大数据的风险分析系统、基于全过程的风险防控系统,公司配网建设整体管理状况得到了显著提升。 二、建成了信息应用平台。将风险等级评估规则、廉洁风险案例等整合纳入信息系统数据库,研发与信息系统交互使用的APP应用模式,形成强有力的风险管控支持平台,手机端良好的人机互动体验,大大提升了风险监察的效率和质量,为公司“互联网+智慧监督”体系的建设实施提供了思路和模型。 三、建全了配网管理架构。项目以地市公司的治理架构为基础,风险的管理由牵头部门和配合部门组成,打通业务管理壁垒,构建上下贯通的防控体系,为配网建设过程中的问题解决提供了保障。 四、降低了工程廉洁风险。通过全过程管控、全信息交流、全数据分析管控,全盘掌控工程进度及物资、资金情况,督促物资回收,规范校验工程量,科学合理结算,有效地避免了施工单位虚报工程量、套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保障了企业的合法利益。 五、提升了队伍业务素质。实现全景图展示、全过程案例实操、远程式督查指导,同步手机端功能,便于各级人员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基层配网管理及供电所人员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项目实施以来,全省系统共开展配电网工程专项督查306次,检查项目1568个次,累计查找问题2500余项,处罚问责48人次,回经济损失1184.63万元,配网风险发生率由3.59%降至了1.903%。补充完善风险防范措施46条,涉及61个工程节点,共修订配网管理规章制度80余项,形成44个资料标准模板,配网制度体系得到完善。2019年完成配电网单体工程9062个,同比增加27%,配网单体工程建设周期较2017年的12个月缩短至6个月,效率提升了50%。配网固定资产增资141.8亿元,同比增长32.5%;供电可靠性指标从99.8678%提升到了99.9373%;2019年度累计减少了停电次数10.59万次,实现“不停电、少停电”。
电力海外投资企业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是所有企业都必须重视的关键课题,特别是对电力海外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具有显著的国际化、专业化特性,专业管理难度较大、业务时限长、对风险防范要求高,项目分处多个国别市场,点多面广,建立一套适应公司战略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求的绩效管理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是电建海投公司在总结电力海外投资企业发展战略、业务模式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为公司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了显著的支撑和推动作用。该文清晰全面的论证了理念成果内涵、详述了理念构成要素的具体内容,理论阐述逻辑严密、理论基础扎实严谨,实践模式具体可行,实施效果积极显著,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和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国电建集团海外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电建海投公司”)是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电建”)重要骨干控股子公司,是专业从事海外投资业务市场开发、项目建设、项目运营与投资风险管理的法人主体。电建海投公司于 2012 年 7 月成立,注册资本金 54.1 亿元,主要从事水电、火电、新能源及部分矿产资源等项目的投资、工程技术与咨询服务、进出口贸易等。目前,电建海投公司资产总额约 427 亿元人民币,在建及运营电力项目总装机 365.45 万千瓦,在 16 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各层级 37 个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 个参股公司和 1 个代表处, 共有员工 1,300 余人。在电建海投公司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基于平衡计分卡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发挥了巨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为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深化精益管理,适应公司业务模式,提升质量效益,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目标,电建海投公司基于平衡计分卡构建了系统全面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一是明确绩效管理的理念和内涵。在绩效管理理念上,坚持“业绩论英雄”的绩效理念,在考核体系的构建上,以平衡计分卡为核心构建全员覆盖的考核体系,多种考核紧密结合、互相补充形成有机整体,使公司形成战略、目标高度一致的整体。二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体系,大力推进绩效管理信息化。三是通过机构考核、个人考核、专项考核、党工团考核和讲先评优构建覆盖全员的绩效管理体系。四是坚持“业绩论英雄”的绩效理念,加大职务晋升、奖金分配、绩效反馈和讲先评优等考核结果运用力度。该体系推广和应用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人才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薪酬结构不断完善,培育出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省级供电企业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数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售电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管理水平,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效益已经成为省级供电企业发展必须面临的课题。 近年来,信息化应用水平日渐提升,各行业积累起了庞大的数据资源,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价值也正在逐渐显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应用数据挖掘成果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借鉴“互联网+”思维,加强数据管理,挖掘数据价值,也成为省级供电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网吉林公司牢固树立“四用数据”(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决策、用数据创新)理念,在开展数据资源排查的基础上,借鉴实物资产的管理方法,结合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成功做法,创建了以价值创造为核心的数据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模式,并在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数据质量、挖掘数据价值两方面开展了探索、实践。通过建立管控机制,提升数据质量。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公司运营数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数据挖掘,发现潜在关联关系,构建决策支持树,提升公司运营效率效益;优化用电量预测模式,提升公司决策水平;开展欠费风险预判,提升公司风险防范能力。
南方电网公司人身风险立体防控体系研究与实践
南方电网公司探索建立了人身风险立体防控体系,形成了部门横向协同,管理纵向穿透的人身风险管控格局。2020年公司系统首次实现“零”人身死亡事故,为历史人身风险管控最好水平。在安全责任制落实方面,建立了基于安全职责数据库的责任制落实套路,实现了人人明责知责尽责担责。首次建立了全员安全职责数据库,实现了人员安全职责的精准查找,解决“明责难”的问题。通过建立安全职责到位评估机制,对各级各类人员履职尽责状态全面掌握,解决“查责难”的问题。基于安全职责到位评估结果,针对性优化安全职责管控策略,实现差异化精准问责,解决“问责难”的问题。在作业风险管控方面,构建了“横向协同、纵向贯通”立体管控机制,实现了各层级各业务领域风险联防联控。通过建立系统性作业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各专业领域作业风险评估标准,实现作业风险的精准定位。基于作业风险管控策略与风险等级匹配的原则,形成立体化作业风险分级管控机制,高效协同保障体系和监督体系。以各层级监控中心为基础,建设了多层级全覆盖的监控平台,逐步打造全网作业风险透明化监督。在安全监督方面,首创“现场+视频+数据”综合监督模式,实现了从作业到管理的风险全方位有效监督。基于历史事故违章数据,构建了多维度事故违章数据库,有力支撑作业风险揭示。不断提升全网作业视频监控覆盖率,逐步实现监督可视化。创新“线上+线下”安全督查方式方法,综合应用信息系统督查、视频监控督查、作业现场监察等方式方法,推动安全督查模式从线下督查为主逐步向“线上+线下”综合督查转变。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方面,搭建了“装备+系统+平台”技术支撑体系。深入推进人身风险防控装备研究,试点部署智能摄像头、电子围栏、智能穿戴设备。推进高风险作业机器人、人身安全防护装备研制,深度应用信息化安监系统,实现了对作业风险全面感知及风险防范。推进电网管理平台安全监督管理模块建设,加强了与生产、基建、调度、营销等专业系统信息资源共享力度推动人身风险防控数字化转型。
基于互联网+大型集团企业智慧财税建设实践
随着国家“营改增”等重大法规变动,“金税三期”等新型征管手段的不断深化,集团企业需加大对税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关注力度,形成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税务合规检查管理和应对机制,具备快速响应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传统税务管理模式下,发票管理点状化、业财融合程度低、人工维护工作多、风险应对能力差等问题凸显,难以满足新形势下企业税务管理的高要求。同时集团企业普遍单位体量庞大,自建系统标准不一,业务覆盖面广,涉税种类多,应用需求多样化,从而对标准体系建立、系统功能设计提出更大的挑战;而单位内部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各部门关注点不同,如何通过业务整合实现横向集成、纵向贯通也是一大难题。 结合公司战略发展规划和“十三五”信息化规划,开展基于互联网+智慧财税管理建设,旨在建设税务精益化管理体系,以税务政策为导向,发票管理为主线,提升税务管理为重点,应用智能化新技术,充分融合税企、业财数据,精细税基管理,夯实税收基础,创新税险防控,精准纳税筹划,促进集团企业财税一体化应用,提升企业智慧财税管理水平。智慧财税建设推动了税务管理理念改革,颠覆了传统税务管理模式,管理上:由被动遵从转向主动管控,将税务防控体系前移至业务处理环节,降低报税环节的出错机率;转变事前强制事后惩罚为信息化防控,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税务工作去人工化、透明化。技术上:应用 OCR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提取,形成可被分析、整理、加工的数据源实现智能填单;应用国产中间件和数据库,使信息更加安全;基于云化设计,具备快速上云条件。应用上:构建“发票驱动链”闭环应用新模式,创新应用“税-票-单联动”报销新模式,创新应用“360°财税体检”风险防控墙等。 智慧财税建设实现业-票-财信息深度融合,提升报账数据填写质量和审单效率,税务报表一键生成,纳税申报在线操作。集团统一建设,降低了开发实施成本、软硬件支撑平台成本。在线实时监控税务指标,规避企业风险、提高企业服务能力,提升企业正面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税务系统建设与国家税收征管政策高度吻合,并充分考虑税务分析与纳税筹划,目前已在网、省、市、县 700 家税务主体上线应用,稳定性及易用性得到充分实践检验;实现全面国产化,安全等级高,建设方法借鉴性较强,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可为大型集团企业的税务管理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