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线路智能运维及其应用实践
截至12月31日,广州供电局共管辖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527回、1316.9公里,其中220kV电缆线路51回、161.6公里,110kV电缆线路476回、1155.3公里,110kV及以上电缆线路占输电线路总回数的62.4%、总长度的17.4%。广州供电局共管辖电缆隧道24条、44.3公里。 输电线路运维单位按照区域分为输电管理一所、输电管理二所,输电一所负责运维广州市东南片区35kV-500kV输电线路,输电二所负责运维广州市西北片区35kV-500kV输电线路;输电一、二所在册员工共计396人,其中电缆线路运维管理人员共约60人。
充气复合高压电缆技术及应用
国内高压电缆线路自20世纪八十年代投运以来,在不断实践中总结出丰富的运行经验,提出高压电缆线路运维重点主要包含“防火、防水、防外破、防过热、防有害气体、防附属设备异常”等“六防”工作。从隐患后果来看,多年运行经验表明影响最严重的是火灾,影响最广泛的是水患。现有110千伏及以上高压电缆(附件)不具备对火灾和渗水的主动抑制、防护能力,消防和防水可靠性被动依赖外部装置性能。针对此问题,研制新型高压电缆(附件)并开展示范应用,增强电缆本体自主防火、防水能力,实现电缆本体自主防护能力的提升,同时实现外破损伤程度的在线感知,准确判断电缆外破损伤程度和外破区段位置,既能降低复杂运行环境下电缆的运行风险,又能减少外部防护成本投入与不稳定影响,首套充气复合高压电缆(附件)系统已在长沙110kV红环线投入工程应用,得到行业专家高度肯定。
高压电缆线路数字生产实用化提升技术体系及实践应用
针对特大城市特有的大体量线路规模、高标准运维要求、规模化智能设备等城市电缆运维现状,结合南方电网公司“两化促两型”工作要求,广州供电局通过智能装备整线制规模覆盖、数字生产实用化应用、科技创新引领等方式建成空地隧一体化高压电缆线路高效智能数字生产实用化技术体系。基于隧道机器人、市政府视频、自主立杆视频、在线监测等打造输电线路智慧感知立体管控体系,率先推进输电数字生产实用化,实现智能运维业务高效集约,风险管控效能大幅提升,打造数字化支撑下的“生产支持中心+网格化管理”新型生产组织模式,通过科技创新推进高压电缆运维智能化水平,打造行业标杆,为高压电缆线路数字生产提供广州经验参考。
重庆地区影响高压电缆系统安全的因素与排除措施
本报告主要总结了在高压电缆系统实际运维工作中的一些经验,分析了几个影响系统安全的因素,并介绍了这些问题的排查方法与问题解决的思路。 一、重庆地区高压电缆运行基本情况 随着重庆城市建设的发展,电缆专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2016 年底 ,重庆地区110kV、220kV高压电缆线路长度约480km、终端650余组、接头900余组。 目前,重庆地区电缆线路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方式大都属于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在这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仅增加了运维工作的难度,严重的隐患还会导致电缆线路事故的发生。 二、重庆地区高压电缆运行基本情况三、解决思路与方法1、外护层维护2、电缆接地系统检查3、施工质量管控4、定期开展电缆系统状态评估 四、总结 高压电缆线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设计、施工、验收到投运使用,每一个环节都会存在问题与隐患,解决好各阶段暴露出问题和不足是保障运维工作的前提。 通过提升施工水平、加强电缆附件安装能力和开展健康状态评估工作等应对措施,可有效提升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最终达到电缆“免维护”运行的目标。
大湾区中心城市电缆系统的技术探索及实践
以建设世界一流湾区电网为目标,围绕高压电缆线路、配电电缆线路的高可靠运行、高质量管理、高水平创新、高端人才培养等方面,重点汇报广州供电局电缆线路全生命周期的关键技术、重点经验和示范工程。
超设计寿命高压电缆线路的运维管理及更新改造关键技术
广州是全国最早使用110kV交联聚乙烯的城市,最早投运的XLPE线路已运行39年。面对越来越多的超设计寿命电缆线路,演讲PPT主要介绍:超设计寿命电缆线路的运行情况,运维和检修的策略,采取的特维技术;超设计寿命电缆线路的绝缘诊断与老化评估技术、退役策略;超设计寿命电缆线路的改造模式及新型敷设技术等。
首都电网数字化电缆隧道建设及运维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为解决传统运维模式运维人员承载力不足、人工运维质效不高、有限空间安全风险大等痛点问题,聚焦攻关数字化隧道建设及运维工作,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对传统运维模式进行颠覆性创新,实现高压电缆线路的高质量运维突破。本次交流内容包括首都电缆网数字化电缆隧道建设背景、核心技术攻关、示范建设成果和下阶段研究方向,以及北京电缆科创中心建设和运营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