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北京发布《2022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继续保持稳定高速增长态势。
“自2020年7月31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以来,北斗系统进入了持续稳定运行、规模应用发展的新阶段。”发布会上,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表示,当前,北斗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北斗系统已广泛进入各行各业,以及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赋予强大生命力
白皮书显示,2021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4690亿元人民币,较2020年增长16.29%。其中,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12.28%,达1454亿元人民币。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企事业单位总数量保持在14000家左右,从业人员数量超过50万。
与此同时,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1年,中国卫星导航专利申请累计总量(包括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突破9.8万件,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白皮书指出,当前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正以技术体系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为主线,积极推动“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发展。在推进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系统完备、高效实用、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打造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农业及水利、智能制造、智慧教育等数字化应用场景等方面,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发挥出重要的时空赋能作用,加快推动了产业数字化,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赋予强大的生命力。
据了解,目前,北京、上海、湖北、河北、江苏等地在其发展规划中,都已明确以发展数字经济为背景,积极鼓励支持北斗与5G、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突破关键引领技术,推动北斗在智能交通、智慧港口、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应急保障、物流、养老、医疗、文旅等诸多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推动北斗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发展。
下载:2022年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